冬令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冬令,有三解。一解为:冬季施行的政令。二解为:冬季的气候。三解为:冬季。
何谓冬季施行的政令?在古代社会,古人将政务与天时结合在一起,认为一个季节必然有其所对应的政策指令加以实施,否则,会导致农业生产紊乱,社会不稳定。《礼记.月令》:“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其民大役,猋风暴雨緫至,藜莠蓬蒿竝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蚤:同早。猋,同飙。藜:与黎同音。意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莠:读you,上声。狗尾巴草,也喻指品质恶劣的人。竝:读bing,去声。意思是合在一起。緫:古同总,与总同音。
《吕氏春秋.仲秋》:“仲秋......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早死.”上述两则中,冬令的意思都是冬季施行的政令。
何谓冬季的气候?即冬天的天气。如:初秋这样冷,是秋行冬令。
又如:时届冬令,天气应该冷了。
何谓冬季?即冬天。如:俗话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祖国医
学一向主张冬令进补。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里,人体的生理功能往往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谓“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冬季是人体“收藏”的季节,适当进补,可以增强体质,祛病强身、延年益寿。
冬令进补应该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素食可以选用: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荤食可以选用: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和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水果可以选用: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品种。有的专家认为,羊肉、狗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然而,现今,除了个别地区之外,大部分区域狗肉已经不复多食了。老年人每天晨起服用人参酒或黄芪酒一小杯,可以防风御寒活血。身虚体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到一定的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新陈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下基础。俗话:“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得就是这个道理。
冬令进补应该怎样补?常用的补品补药,根据其性质分为滋补类、清补类和平补类,因而,中医的补虚法也有滋补、清补和平补的不同。这三种补虚法在夏季也适用,但是,必须区别虚弱症状选择应用。
滋补,就是服用具有滋补性质的补品补药来裨补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补食品有猪肉、牛肉、羊肉、母鸡、鹅、鸭、鳖、海参等;滋补药物有熟地黄、阿胶、鳖甲、鹿角胶以及各种补膏。如十全大补膏、洞天长春膏等。由于这些补品补药都会增加消化道的负担,有的还偏于温性、热性,所以,在夏季一般很少服用。然而,它们的补益作用较强,对比较严重的体质虚弱者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不过,在服用时要特别注意适度服用,切记不要过量;胃口不好、舌苔厚腻,或发热、腹痛、泄泻时不宜服食。
清补,就是服用具有补益、清热功效的补品补药来裨补虚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补食品有百合、绿豆、石斛(包括枫斗)等。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易为暑热所犯,此时服用清补类的补品补药较为适宜。但是,要注意,素体阳虚,有畏寒肢冷症状者必须少食或不食,即使服食也应该有所节制。在春夏两季服用过于寒凉的补品补药,会损减人体的阳气。
平补,就是服用平和的补品补药来补益虚弱的方法。这一类补品补药为数较多,如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哈士蟆、银耳、猪肝等。这些补品补药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若能在夏季正确服食,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是在吸收蕴藏方面略逊于冬令进补。
为了取得良好的进补效果,进补者应该按虚弱的类型,选用相适应的补品补药,如气虚的应补气,阴虚的要补阴,心绪不宁的要补心,脾虚食少的要补脾等等。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冬令进补是预防医学,在人体尚未出现疾病时,选择最适当的时机——利用外在环境最寒冷之时,一方面,可以使人体在冬天增强抵抗力,不致受寒气的侵袭而生大病,另一方面,又可蓄积能量,以待来年春夏的利用,避免次年因阳气不足,阴寒內伏而发病,所以,冬令进补是养生的一种好方法。
谈到冬令,必谈进补,两者是一种紧密的连带关系,无法完全撇开谁,绝对不能单独奢谈冬令这一文题。故所,本文较多地涉及了冬令进补的内容,敬请诸位谅解。
2022年11月23日11时48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