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黄铜绿两争妍——杨诗欣赏之九十五

(2022-06-11 15:43:34)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善于从日常生活和眼前景物中搜选创作题材,捕捉倏忽万变的美景和稍纵即逝的感受,逢人说笑,寻事开心,在幽默诙谐的气氛中寄托自己的情怀,这就是杨万里先生“诚斋体”的创作风格。组诗《戏笔》,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其一曰:“野菊荒台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其二曰:“哦诗只道更无题,物物秋来总是诗。着意染须玄尚白,梳头得虱素成缁。”

这两首绝句中,其一最为耀眼,值得深入赏析。其二,则逊色的多了,只作一般的泛读而已。

从其一绝句的前两句就可以看出,诗人选材极为细小,想象极为丰富,比喻极为巧妙。门前的野菊、阶上的苔藓,实在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是一些很难引人注目的平凡事物。然而,诗人却以自己特有的情趣和敏感,把它们引入诗中,作为尽情吟咏的对象。吟咏时,诗人没有采取正面描绘、直抒胸臆的笔法,而是通过奇幻的想象,把它们比喻为钱币,使之成为全诗构思的轴心和抒情的基点。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只能是出自万里之眼——一般人是怎么也想不到野菊和苔藓会与铜钱有什么相似之处的。一朵朵野菊,其状如铜钱,其色如黄金,一块块未曾连在一起的苔藓(荒台即荒苔),圆圆的,绿绿的,其形恰似铜钱,其色更似铜绿。因此,诗人把野菊和苔藓各各比喻成未铸就的铜钱,确实自然而巧妙!野菊和苔藓都是静物,不会转瞬逝去;然而,诗人着意曼妙的想象和比喻,却是一刹那间的灵感,如不及时地捕捉,就会稍纵即逝。现在诗人把它捕捉到手了,从而,赋予野菊、荒苔以奇异的诗意,让读者深感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于会心的赞许中。产生了美妍的意趣。

金黄铜绿两争妍——杨诗欣赏之九十五

钱,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在流通交换中具有独特的作用。野菊和苔藓既然是“钱”,那么,它对诗人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呢?后两句以前两句的比喻作为基础,顺理成章地转入这一话题:“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支”,支借。“与”,给。“穷诗客”,指诗人自己。正由于诗人很“穷”,“借”钱,也就成了合乎逻辑的事情。但是,这“钱”不是借自富商大贾,也不是借自亲朋好友,而是“天公”——即大自然慷慨解囊借予的。“天公支与穷诗客”,诗句诙谐,在自嘲自讽中,既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秋色山景的热爱和喜悦,又流露了诗人面对这一秋景所产生的怅惘和忧愁。结句“只买清愁不买田”,便抒发了这种感情,“买”字与“钱”字相呼应,使全诗自始至终经络贯通,一脉相承。“田”与“愁”相对,“只......”与“不......”反衬,把重点落到“愁”上,从而,道出了“野菊荒台”作为比喻中的一种“钱”,对诗人所起的作用——它们给诗人换来的,只是忧愁和苦闷。杨万里先生是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任赣州司户、吏部员外郎、秘书少监等职。他秉性刚直,遇事敢言,不怕得罪权贵,政治上力主抗金,反对妥协投降,因此,诗人始终不得大用。晚年因反对韩侂胄,赋闲家居十五年不出,忧愤而卒。他的“清愁”,就是这种抱负难酬,报国无门的“愁”,“愁”而辅之以“清”,表明长期闲居的忧愁中,还包含着难耐的凄清和寂寞。结句虽然沉重,但语言仍很俏皮。诗人不说自己的清愁是看到野菊荒苔之后触景生情而产生的,反而说是自己用野菊荒苔这种“钱”把它买来的,这就与上句的自嘲紧相合拍,把内心的忧思愁怀寄寓在自我调侃之中,使全诗的风格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杨万里先生晚年谪居期间,写了大量的即景抒情的小诗,这些小诗以其相似的特点,共同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戏笔》只是其中之一。

其二诗,说的是,吟哦诗歌只道是没有什么好的题材,实际上所有的景物和事物,都可以成为赋诗的题材。诗人特别上心地染黑白色的须发,到头来,胡须还是白白的,头发还是皤皤的。梳头还梳出了虱子,白发竟然变成黑颜色。

哦:吟。摠:同总。著意:同着意。虱:虱子。玄:1、赤黑色。2、悠远;远。3、深奥难懂。4、虚妄;不可靠。不符合事实或距离缁:1、黑色。2、引申作染黑。3、指黑色的衣服。亦指僧侣或作僧侣。

诚斋先生的小诗,绝对属于小巧玲珑、短小精悍的小诗。然而,小中见大义,小里显深情。值得人们好好地阅读和欣赏,从中体悟出不一样的诗意,为自己的人生印染上不一般的韵色。

2022611135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