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外春光染远山——杨诗欣赏之八十六

(2022-06-08 06:12:16)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五代南唐时,常州内子城有一鼓角楼,称“极高明楼”。南宋高宗建炎中毁,而后,郡守叶衡创建西拱楼,取名“净远楼”。清嘉庆二年,知府胡观澜再行修萁,并改名“大观楼”。今北大街首原体育场就是常州府署所在,这段路现仍称“大观路”。净远楼上建有一亭,名曰净远亭”。

淳熙元年(1190年)杨万里先生以焕章阁学士职充任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时,路过常州,登上净远楼,赏景赋诗。期间,写有十三首诗歌。内有七言绝句《净远亭午望》二首。

其一曰:“城外春光染远山,池中嫩水涨微澜。回身小却深檐里,野鸭双浮欲近栏。”

其二曰:“竹径殊疏欠补栽,兰芽欲吐未全开。初暄乍冷飞犹倦,一蝶新从底处来?”

嫩水:指春水。微澜:微小的波纹。小却:作者注释:稍退,微藏。深檐: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比较长。竹径:竹林中的小径。兰芽:兰的嫩芽。初暄:刚刚开始的温暖。底处:何处。

其一诗的大意是,城外的春光染得远处山峦景色分外地好看,池塘里的绿水微微地上涨了,泛起了细细的波纹。回转身子,人却隐没于长长的屋檐下面了。两只鸭子双双对对地浮游在水面上,离岸畔的栏杆越来越近了。

其二诗的大意是,竹林中小径的青竹嫩篁非常稀疏,应该补栽一些了,可以让林株密集一点。兰花的嫩芽含苞欲放,还没有完全绽开。刚刚开春的气温尚低,还有点冷意。鸟儿和蜂蝶飞来飞去,时间长了,有些疲倦了。一只蝴蝶新近不知从何处飞到这里了?

城外春光染远山——杨诗欣赏之八十六

下面再录十一首杨万里先生涉及净远亭的诗歌于下。

五律《朝饭罢登净远亭》,诗曰:“近水孤亭迥,萦城一径斜。霜林乌鹊国,冰岸鹭鸶家。殊觉冬曦暖,还拈小扇遮。传呼惠山水,来瀹建溪茶。”

五律《饭罢登净远亭》,诗曰:“今岁寒应少,冬深气转和。都缘径差曲,添得步行多。柳色犹青在,霜威奈尔何。忽然双野鸭,飞下一池波。”

七绝组诗《晚登净远亭》二首,其一曰:“重阳才过便新寒,去岁如今暑尚残。云外雁来元不觉,一声唤我举头看。”

其二曰:“簿书才了晚衙催,且上高亭眼暂开。野鸭成群忽惊飞,定知城背有船来。”

五绝《小立净远亭》,诗曰:“清景无终极,频来未属厌。远山秋后出,茅屋近来添。”

七绝组诗《雪中登净远亭》四首,其一曰:“犯雪来登净远亭,飞花著水旋成冰。琼田万顷珠千树,真在瑶台十二层。”

其二曰:“数片初飞点砌苔,须臾不觉玉千堆。去年无雪非无雪,留作今年一并开。”

其三曰:“壕水深清一镇如,天倾瑶屑打成酥。琉璃缸面熬琼粥,酿出珠宫白玉腴。”

其四曰:“忍却清寒得得来,不堪骑吏苦相催。鹰穿银色界中去,人到水晶宫里回。”

七绝《净远亭晚望》,诗曰 :“鸂鶒娇红野鸭青,为人浮没为人鸣。忽闻风波起,乃是飞声与落声。”

七绝《登净远亭》,诗曰:“池冰受日未全开,旋旋波痕百皱来。野鸭被人惊得惯,作群飞去却飞回。”

净远亭,据我阅读杨诗,揣摩在诚斋先生的家乡,也有同名的小亭。先生经常前往该亭登高远望,作早望、午望或晚望,或到亭下散步。如果,没有这样的小亭,先生是不能做到这一点的。

对于今人的我们,没有什么大的印象和影响,而,对于诚斋先生来说,却镌刻着深深的足迹,蕴含着浓浓的记忆,在那里,有着诚斋先生生命中的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这是读者绝对不能忽视的一页历史片段。

2022672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