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幕晴帘总是春——杨诗欣赏之八十五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诚斋先生有一首七言绝句《雨霁》,诗曰:“雨为梅花遣尽尘,柳勾日影自传神。不须苦问春多少 ,暖幕晴帘总是春。”
《雨霁》是很有趣,也是很有味的一篇精品。整首诗美得如诗如画,读来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雨霁,也就是雨后,或者是雨后初晴。这样的场景原本是很普通的,也是很寻常的,可是,到了杨万里先生得笔下,却是那么地灵动鲜活,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这首诗作于何时何地,均没有明确的记载,不过,从字面上来看,应该是诚斋先生后期的作品。当时,杨万里先生隐居在故乡,过着一种平淡悠闲的生活。此时,他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地地创作诗歌,写下了很多精美的作品,而这一首《雨霁》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通篇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字,但是,却美得令人惊艳,令人悸动,令人赞佩。
如果,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很一般,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只要细细阅读,慢慢理解,真正读懂了全诗,那么,就会得到意外的收获。这首诗其实表达的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并且是用自然之眼观世,用自然之笔写景,正是这种细腻逼真的描摹和刻画,才让这首诗显得与众不同,美得犹如淡淡的一幅山水画卷,不失为难得的艺术佳作。
第一、二句就写得很有趣,只是那么轻轻的几笔,就让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淅淅沥沥的雨水涤除了梅花身上的尘埃,看上去更加雅致,更加圣洁,开出来的花朵,也更加妍丽,更加夺目。那身影亭亭玉立宛如一位美丽的少女。第三、四句则是由景入情,以此来表达一种积极向上欢乐愉悦的心态,不必要去寻问春有多少,只要是暖幕晴帘,就总是春了。这两句,也是推陈出新,把生活中的常态,及对生活的感知,全部融入进作品之中了。
杨万里先生很多的诗,看似很普通、很平淡,很寻常、其实,只要多读几遍,还是觉得充满了诗意。在这首《雨霁》里,诗人只写了雨后初晴时的绝美风景,以及对于事物细腻的描写,这种情景交融的笔法,让这首诗别具一格,读来,让人拍案叫绝。通篇只是使用了“雨”、“梅花”、“柳”、“春”、“暖幕”、“晴帘”等名词,看似互不相关,却有机地串联成了一幅俊秀绚丽的画图,从而形成了这么一首唯美的作品。
杨万里先生擅长写雨,不仅写正在下的雨,也写雨后的景色;不仅写瓢泼大雨,也写淅沥细雨;不仅写雨的视觉情状,而且,也写雨的听觉感受;不仅写居家时的雨,也写泛舟时的雨;不仅写雨中的山水,也写雨中的人物;不仅写雨时的渡口,也写雨时的茅屋,不仅写雨里的农作物,也写雨里的种田人。不仅写雨中的老者,也写雨中的幼童。凡是人间涉及雨的林林总总,几乎被诚斋先生一网打尽,全部囊括于诗中。因此,读杨诗,有时无异于读景赏物,无比地快活和舒适。这种感受绝非一般诗人的作品能够带来的,也绝非普通诗人能够创作的。唯有诚斋先生这样的大手笔,才能写出如此超群绝伦的、脍炙人口的佳作,奉享于时人与后人。我等得以目睹杨万里先生的近千年之前的名篇,真的应该感谢杨老夫子为中华文化作出的历史性的贡献,并虔诚地保持对于诚斋先生的敬仰和崇拜。
2022年6月7日11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