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误作雨声来——杨诗欣赏之七十二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诚斋先生关注儿童,并喜欢观看儿童游戏,是出了名的,他的诗中时常会出现儿童的身影。在我的记忆里,就有《稚子弄冰》《宿新市徐公店》《舟过安仁》《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睡起二绝句》等。
《稚子弄冰》诗曰:“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錚。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宿新市徐公店》诗曰:“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诗曰:“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桑茶坑道中》诗曰:“晴明风日雨正干,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睡起二绝句》其一诗曰:“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其二诗曰:“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芭蕉,儿童误认雨声来。”
《闲居初夏睡起二绝句》这组绝句写得很有情趣,饶有兴味,让人读之,可以把玩许久,值得咀嚼。
梅子:即杨梅。一种味道极酸的果实。软齿牙:一作溅齿牙,指梅子的酸味渗透牙齿。
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与窗纱:《四部备要》本《诚斋集》作“上窗纱”,此据《杨万里选集》。与:给予的意思。
无情思:没有情绪,指无所适从,不知做什么好。思:意,情绪。
捉柳花:戏捉空中飞舞的柳絮。捉,捕捉。柳花,即柳絮。
半弓:半弓之地,形容面积极小。弓,古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1.6米。
掬:两手相合捧物。
第一首诗写梅子味道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牙齿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当他看到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
第二首诗写作者从书斋,来到庭院里。庭院的松树绿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书。百无聊赖之中,便捧起泉水,洒在芭蕉叶上。那淅淅沥沥的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儿童误认为天上骤然下起雨来。全诗精于炼字,充满生活情趣。一个“戏”字,一个“误”字,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而情景宛然,含有无穷的乐趣,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诗人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之中瞬间的形象和自己偶然触发的兴会,在这两句诗中,得到了生动的显示。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的第二天。昨天,我没有紧跟形势,涂抹有关儿童节的文章,留有些许的遗憾。而,今天,偶然之间,想到诚斋先生也是一个童心未泯的老儿童,且,写下了好多首有关儿童的诗歌,值得撰文纪念,遂有如上的文作。
2022年6月2日7时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