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掀桃舞柳恣他颠——杨诗欣赏之五十四

(2022-05-24 11:52:25)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杨万里先生从南宋绍熙三年(1192)到开禧二年(1206),辞官回乡,开始了十五年的退休生活。同时代的学者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杨诚斋自秘书监漕江东,年未七十,退休南溪之上。老屋一区,仅庇风雨。长须赤脚,才三四人。南宋诗人徐灵晖赠公诗曰:‘清得门如许,贫惟带有金。’”

作为一个位高权重的朝廷要员,离任时,管库有余钱万缗,他毫不染指。回乡家中仅一间老屋,三四粗仆。然而,他的心情却是喜悦的,摆脱了官场的禁锢,他感到无比的轻松,“无数盆花争诉渴,老夫却要作闲人。”南溪的水面上,盛开着莲荷。清涟之间,蓬草遮掩着虫鸣。每日,他在乡道田塍悠游,吟哦着自撰的诗句。而诗,真的是一种奇妙的东西啊,耗尽了诚斋先生宝贵的光阴。毕生,他以诗人自居,每有得意之作,便抄寄给友人点评。他一生作诗二万多首,至今,仅留存下来四千二百余首。他在三十六岁时,焚毁了学仿“江西诗派”的全部诗作。

诚斋先生是一个诗人,却是一个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诗人。尽管致仕时已到了垂暮之年,在很多诗人江郎才尽之时,他依然写出那样一种新鲜生灵、充满童心的诗歌。

杨诗《庚辰东园花发》二首,就是诚斋先生退休生活的一个实例。其一诗曰:“晓风细细复鲜鲜,也不鸣条也不喧。却被花枝勾引着,掀桃舞柳恣他颠。”其二诗曰:“桃蹊李径旧分栽,红白教他各自开。可是桃花逞颜色,一枝穿过李花来。”

时令是春季,多稼亭前,各种花卉次第开放了,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在诗人眼中,这些花卉,都有着人的喜怒哀乐,有着人的性格情感。连开花都一起悄悄商量,静静绽放,给世界和这个闲居在乡的杨老夫子一个大大的惊喜。随春而来的这些自然生物,便意趣盎然、仿若童戏——“三蝶商量探花去,不知若个是庄周。”如果说,陶渊明与自然的融合,是一种道家的怡然自适的话,那么杨万里与自然的关系,则似乎是一种姻亲的融洽和亲密。钱钟书先生说他“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事实果真如是,并非虚语狂言。

掀桃舞柳恣他颠——杨诗欣赏之五十四

杨万里的家乡在吉水县同水乡湴塘村。湴塘,是多淤泥的池塘之意。我青年时期,曾经在吉安地区遂川县工作过两年整,到过吉水,却没有去过湴塘,以后,也未再去过那里了。此生还不知道能不能亲临诚斋先生的家乡,亲眼目睹湴塘的风貌。

我们不应该忘记,杨万里先生生活的年代,是理学发达的时期,而诚斋先生本身也是一个理学家,毕生实践着“尊德性而道学问”的主张。然而,他的诗作为什么能够改变理学家严肃刻板的面目呢?

让我们好奇的,是他对时局世事洞达到骨子里的悲凉、清峻,和心中的诙谐、幽默到举止上的聪明、睿智,竟严丝合地凝聚在他一个人的身上。宋代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剧甚多的朝代,但是,宋代的文人却有着一种普遍的达观和超然,如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包括杨万里等人。他们对人生痛苦和虚幻的体验,比之任何时代都更凝重和深刻,却并没有导致颓废和厌世,反而,彰显出一种乐观、坚毅的人格光彩。

不同于东坡居士的“高风绝尘”,也不同于欧阳文忠公的“俊逸风神”,杨万里先生的诗,始终给人一种感官的盛宴、一种无可抗拒的亲切感。能够如此放任自己,去啜饮自然造化奉献的汁液,真可谓千古一人。

苏东坡曾说:“诗至杜工部、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天下之能事毕,能事毕而衰生焉。”(《与张景温书》)唐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到了极致,后人只能望其项背,难以超越。比如书法,唐楷法度森严,一笔一划已精确到无法更改的程度。唐草,恣肆纵横,颠张狂素,将草书的艺术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故书法史上称唐代为“尚法”的时代 。苏东坡不得不感叹唐人为后世留下众多精美深刻的艺术品时,同时,他也认为唐代的辉煌为后世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苏东坡与黄庭坚、米芾、蔡京等另辟蹊径,以学养和情怀书写心中意气,开创了一种“尚意”的书风。在诗歌创作的领域,诗人杨万里同样如此。唐诗瑰伟雄迈、意境开阔,沿着唐人的脚步走,终究走不出他们高大身影的笼罩。于是,诚斋先生从细微处、平淡处、性灵处、自然处出发,写出了别具一格的诗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那些葱茏清亮的诗句,如同细流、清风,在他的笔下淙淙地流出,给人一种别开生面、意趣盎然的温馨感。

故此,钱钟书先生又说:“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块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谈艺录》)

诚斋先生的《庚辰东园花发》,清新自然,意蕴萦绕,为我喜欢为我爱。数番悦读,反复吟诵,竟至手不释篇,口不止音的程度。诸位不必疑惑或纳闷,果真如此啊!

2022524114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