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却将红叶强题秋——杨诗欣赏之十六

(2022-05-01 12:41:39)
标签:

文化

     /朱成坠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由凤翔府回到长安时,曾经写过一首在《和董传留别》的七律,诗中首联即为:“麤缯大布裹生涯,满腹诗书气自华。”首字“麤”,是“粗”的通假字。虽然,以后,不少书籍用“粗”代替了“麤”,但是,我为了尊重原著,仍然使用“麤”字。

姑且,不论这首诗的优劣,单就“满腹诗书气自华”七个字,不胫而走,流传了上千年之久,成为脍炙人口的历史名句。相传董传与苏东坡私交甚好,而,当时的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苏东坡在诗中,一方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另一方面,预祝他黄榜高中。因此,“满腹诗书气自华”一句,得以广为传诵,成为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赞词颂语。

诚斋先生也是这样的人,满腹诗书气自华,胸怀华章,文采斐然。一生写诗两万余首,迄今,存诗四千二百余首。成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列。

其中,小诗《红叶》就是作者创作生涯的真实写照之一。诗曰:“诗人满腹著清愁,吐作千诗未肯休。写遍壁间无去处,却将红叶强题秋。”

这首诗,写得很有情趣,有着淡淡的忧伤,而,这种忧伤也只有文人才会有的。秋天到了,漫山遍野的红叶,层林浸染,让作者感慨万千,正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岁一枯荣。秋天到了,世间的花花草草,就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开始凋零和枯萎了。片片红叶随风飞舞,就是最为明显的象征。

却将红叶强题秋——杨诗欣赏之十六

诚斋先生的这首诗其实比较冷门,可能很多人不一定读过。在先生的作品中,也不算是一等的佳作,充其量,也只能算作二流。但,这首诗的每一句又很有趣,不仅充满了诗情画意,而且,那种淡淡的忧伤,也在字里行间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作品是很值得一读的,也是最能够勾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喜怒哀乐是人生的常态,遇到开心的事,自然快乐,遇到不开心的事,就会悲伤。这主要还是取决于环境,情随境迁,周围的环境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感官上的体验,让我们从中体会人生的五味杂陈。这就是人生,这也是最本真的生活,我们每一天都在经历着。

诚斋先生笔下描写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事物,还有来自内心最真实的人生体验。秋天到了,对于诗人来说,往往会感时伤秋。大地一片萧瑟,树上的叶子红了,只要一阵风吹过,那些红叶便会纷纷扬扬地飘落。这个时候,对于诗人来说,往往会触景生情,感伤悲戚,会引发他们灵魂深处的痛楚,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就会与众不同,有着一种扰动人心的忧伤了。

诗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便是写了当时内心的感受,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种凄美之境,“诗人满腹著清愁,吐作千诗未肯休。”诗人到了秋天,就会悲伤,而且,是满腔的忧愁,这种忧愁正是秋天所带来的。但是,诗人在这个时候,又是最有灵感的,下笔如有神,立马就可以写出千把首诗来,如此这般,还不肯停下来,还可以写更多的诗。

诗的第三句和第四句,也让本诗充满了幽默,“写遍壁间无去处,却将红叶强题秋。”古人题壁诗都是写在墙壁上的,这次,墙壁间写满了诗,没有空白处再让诗人题写了。于是,诗人勉强地将那些凄清的诗句写在红叶上,这样将情感落到了去处,也让秋天有了更为深沉的忧愁。

诚斋先生的诗,感情细腻,又通俗易懂,人们一读,就能理解其中的意思,这也是他的作品最为独特之处。这首诗,作于诚斋先生的晚年,当时,诗人回到了家乡江西庐州吉水湴塘,过着一种普通的平民生活,每天无非是出门游玩,空闲时读书写作。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诚斋体作品,大部分诗作也都流传了下来。而这一首《红叶》正是其中之一,尽管这首诗的名气并不大,写得虽然一般般,不过也还是值得一读的。

古人以红叶作为赋诗的题材,比比皆是,其中,不乏精品佳作,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诸位如有闲暇和兴趣,尽可以自己寻检阅读,从中领略妍美的诗意。

2022511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