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回想
标签:
文化 |
文/朱成坠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坡(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北二十三公里)。随行将士处死了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贵妃自尽,史称“马嵬坡兵变”。
此次事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安禄山借口讨伐杨国忠,发动了叛乱,是为安史之乱。叛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京师长安。天宝十五年,叛军攻破长安门户潼关,长安无险可守,唐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玄宗惊慌失措。
十一月十二日,百官上朝的不到十分之一二。玄宗亲临勤政楼,下旨说要率兵征讨安禄山,听到的人都不相信。玄宗又任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灵昌人崔光远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让将军边令诚掌管宫殿的钥匙。玄宗假称剑南节度使颖王李将要赴镇,命令剑南道准备所用物资。当天,玄宗移居大明宫。天黑以后,玄宗传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集合禁军六军,重赏他们金钱布帛。又挑选了闲厩中的骏马九百余匹,做好出逃的准备,玄宗所做的这些事情都不为外人知晓。
十一月十三日,天刚蒙蒙亮,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只管自己逃难。玄宗路过左藏库,杨国忠请求放火焚烧,并说:“不要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的苦难。”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到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门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待宫门打开后,则看见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宫里宫外一片混乱,都不知道皇上在哪里。于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四出逃命,山野小民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有的还骑驴跑到殿里,放火焚烧了左藏大盈库。崔光远与边令诚带人赶来救火,又召募人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护,杀了十多人,局势才稳定下来。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宫殿各门的钥匙献给安禄山。
逃跑路上,抵达咸阳县望贤宫,众人饥肠辘辘,只得胡乱吃些粗饭杂豆。有一位名叫郭从谨的老人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阴谋反叛已经很久了,其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而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陛下出逃。所以,先代的帝王务必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为了这个道理。”玄宗说:“这都是我的过错,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十一月十四日,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就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犹豫不决。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便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然后杀死他的儿子户部尚书杨暄与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御史大夫魏方进说:“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士兵们又把他杀了。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被乱兵用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众人喊道:“不要伤了韦相公。”韦见素才免于一死。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是杨国忠谋反。玄宗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已经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玄宗说:“这件事由我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过了一会儿,京兆尹参军韦谔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决断!”说着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致血流满面。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玄宗才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慰他们,并下令告谕其他的军士,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继续行进。韦谔是韦见素的儿子,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虢国夫人与她的儿子都乘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杀掉。
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禅让太子李亨。但,此次兵变,太子李亨被认为是主谋,使玄宗大受打击。玄宗与李亨于马嵬坡分道,玄宗向南赴四川,李亨向北收拾残兵败将。不久,李亨就在灵武自行宣布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遥尊玄宗为太上皇。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唐代诗人李商隐《马嵬》其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明代诗人李东阳《马嵬曲》:“唐家国破君不守,独载蛾眉弃城走。金瓯器重不自持,玉环堕地犹回首。前星夜入紫薇垣,王风净扫长安膻。上皇卷甲三川外,父老含悲长庆前。世间万事多反覆,自古欢娱不为福。君不见西宫露刃迎,何如坡下屯兵宿。”
现代通俗演义作家蔡东藩《隋唐演义》:“国忠忌翰,促令陷贼,潼关不守,亟议幸蜀,陷翰犹可,陷天子可乎?惟国忠之意,以为都可弃,君可辱,而私怨不可不复,身命不可不保,兄弟姊妹,不可不安。自秦赴蜀,犹归故乡,庸讵知王思礼等之窃议其旁,陈玄礼等之加刃其后耶?杨玉环不顾廉耻,竞尚骄奢,看似无关治乱,而实为乱阶,蛊君误国,不死何待?”
大学同学翁思再在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中,选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部分词句,创作了主题曲《梨花颂》“天生丽质难自弃,长恨一曲千古迷。”至今传唱不止,风靡远近。
安史之乱,不少人都把叛乱的原因归结为杨贵妃,这实在是有失公允。难道一个国家的命运仅仅掌握在一个居住在深宫之内的弱女子的手中,杨贵妃能够呼风唤雨,颠倒朝政。杨贵妃既不能弄权谋于宫内,又不能反叛于君王,何罪之有?即使,杨贵妃让君王唐玄宗神魂颠倒,沉溺女色,那也是玄宗的责任,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
以后,我在关注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时,得知山口百惠是出自琉球(现在的冲绳)杨贵妃所属杨氏的后代,曾经想象其美貌是否有着杨贵妃的遗传因子,不然,怎么那么妍丽?这只是我的揣测,不足为训。
2022年3月24日17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