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宋汤

(2021-02-07 06:49:45)
标签:

美食

/朱成坠

外国入籍上海的汤中,一道罗宋汤,相当有名迄今,仍然在沪上流行成为不少家庭时常烹制的汤水。

罗宋汤,是发源于乌克兰的一种浓菜汤。它大多以甜菜为主料,常加入土豆、红萝卜、菠菜和牛肉块、奶油等熬煮,因此,汤面呈紫红色。有些地方以番茄为主料,甜菜为辅料。也有不加甜菜和番茄酱的橙色,或绿色罗宋汤。罗宋汤成汤后,冷热兼可食用。在东欧或中欧很受欢迎。

“罗宋”这一名称,据说来自Russian soup的中文音译,罗宋即Russian,源于早年上海的洋泾浜英语Russian BorschtBorshch是另一种常用的名称。罗宋汤在中国东北的一些地区,也被称为“苏波汤”。

十月革命时期,大批的俄国人辗转漂泊到了上海,他们带来了伏特加,也带来了俄式的西菜,上海的第一家西菜社就是俄国人开的。这道汤,则是由俄式红菜汤演变而来的。俄式红菜汤辣中带酸,酸甚于甜,起初,上海人并不习惯,后来受到原料采办以及本地口味的影响,渐渐地形成了独具上海特色的酸中带甜、甜中飘香、肥而不腻、鲜滑爽口的海派罗宋汤。

罗宋汤

这种海派罗宋汤,并非只是吃西餐时食用,就是学校、单位、家庭及中式菜馆,也屡见不鲜,甚至,大行其道。久而久之,这种罗宋汤又在沪上形成了各种流派和分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饭店派”、“食堂派”和“家庭派”等。“饭店派”以淮海西菜社为代表,在当年推出罗宋汤后,经过数次改良,更新工艺,终于成为海派罗宋汤的领头羊。而后,各家西菜馆乃至个别中菜馆,都纷纷仿效。“食堂派”又称“弄堂派”,汤往往用大面盆或是保温桶盛装,不用或只放极少量的番茄酱,用以着色。那汤常常是“清汤晃水”的,飘着几丝红肠而已,番茄多不去皮,反正与西菜馆里正宗的罗宋汤是无法比拟的,也是大相径庭的。奇怪的是,即使这样的“番茄煮水”,吃着也很爽口,受到普通市民的追捧。笔者在老单位工作时,经常喝到价格非常实惠的罗宋汤,用以佐餐,颇为适口和惬意。后来,我还看到一些中学生不愿意吃学校的饭菜,跑到校门口买一元一碗的这种罗宋汤,再加几片面包,以作午饭。“家庭派”的人,既无缘学到西菜馆的烧法,也不想如“食堂派”那样掉身份。于是,便自行琢磨、研究出其他各式烧法,其中,用牛肉代替红肠,以勾芡为主的做法,比较流行。

我家老伴,也时常制作罗宋汤或变种的罗宋汤,作为晚餐的汤料,孙子很是欢喜雀跃。有时是牛尾巴汤加上番茄、洋葱、土豆块,混合炖煮,鲜浓异常。有时是用牛腩熬制,再加上番茄、洋葱、土豆片,味美醇香。

我之喜欢罗宋汤,也是在老单位工作时养成的。那时,经常喝这种又酸又甜的罗宋汤,感觉比大锅烧的青菜汤、咸菜汤好喝,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有时,我抽空还会独自去红房子西菜馆、德大西餐社等处,品尝罗宋汤、面包和牛排,满足一下自己对于西餐的喜好。虽然,次数甚少,但是,也了却了我的向往。

一道罗宋汤,承载了多少上海人少小时候的生活过往。而,我的这种心结,历经六十多年的光阴,也没有完全泯灭啊!

202127日凌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酸辣汤
后一篇:油豆腐粉丝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