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碗团

标签:
念头风味要说地道有限 |
分类: 美味山西 |
http://s4/mw690/910ed177tddc901c59203&690
文章刊于《三晋都市报》20130517期
【第 A23 版:乐生活·情趣】
http://epaper.daynews.com.cn/shtml/sjdsb/20130517/vA23.shtml
说到柳林碗团,吃法是必须要说的。柳林碗团的吃法很多,可切条吃、可划块吃、可凉拌吃也可热炒吃,但是在柳林当地,最盛行的吃法,还是锯条割着吃。把锯条磨成小刀状,刃口全部磨平,制成吃碗团的最佳“餐具”。地道的柳林人吃碗团,通常会用锯条磨成的小刀在碗中央随意地划一个圆吃掉。因为在碗的正中间划去了一块,液态的辣椒油就会全部汇集到这个圆中。接下来,拿刀从中间开始随意放射状割食,每取一块,都刻意在辣椒油里好好蘸蘸,再放进嘴里,从口感到味道都是一绝。
柳林碗团的辣椒油那可是独门绝技。各家的味道都不一样,各家对彼此的做法也都不很清楚。有些出名的小店,辣椒油做得奇香,因此生意也会格外好。可以说,辣椒油的好坏,是决定碗团生意好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因此,像我一样对美食有“强迫症”的人,经常会吃一个碗团换一个地方地打游击。当然,如此敬业的吃货,在我们当地也是极少见的。柳林碗团的辣椒油,另一个大特色就是,不辣的辣椒油。如果你不能吃辣,给你放的调料依然是辣椒油,只不过它不辣只香而已。当然,在卖碗团的小摊上也会有蒜、陈醋、姜等调料,不过那一般都是给那些怕长青春痘的小姑娘准备的。
对于碗团,好的辣椒油固然重要,但是要做出筋道、滑腻的碗团,本身也是很难的。必须选上等的荞面,“揉”“稀释”“蒸”“搅”,任何一个环节做不到位,对口感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是资深“吃货”,只需一口便知。
关于柳林碗团的来历,当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据说当年石勒兵驻今柳林一带。这个地面是个杂粮区,粮食产量也低,搞了半天粮食,却只弄到为数不多的荞麦。兵多粮少,只好将荞麦磨成面打糊吃。有一日,因兵士外出,误了饭时,回来时发现饭已成块。取出后切食,发现口感非常好。后来在军营中甚是流行。不久后此法便流出,进入寻常百姓家。后经过千年流传改进,就有了今日的柳林碗团。之前因为吕梁山区闭塞,这种吃法很是有限。直到现在,这个山区里流传了千年的美食才开始迈出了“走出去”的步子,包装好的产品在超市里开始显露身影。
但是不管它怎么走,只要一出柳林,就必定变味。一方水土造就一方风味。柳林人离不了碗团,正宗的柳林碗团也出不了柳林。若要真动了想吃的念头,还是来趟柳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