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礼勿视”,难呀!
(2012-05-08 17:37:26)
标签:
中国《泰坦尼克号》绣楼解放裸模 |
分类: 随笔 |
我们学校是一所以文科见长的大学,文科又是以女生居多的专业,因此校园中出出入入的总是些女生的身影。这些日子天热了,一大批的女生开始“肆无忌惮”的换夏装。一个个几乎都是“赤膊上阵”,有不少已经赤腿出门。虽然夏天来的有些早,但是校园内的夏季就实实在在的“先行一步”了。
也不知道为什么,随着我年龄的增加,夏天的女性服装整体成呈越来越少的趋势。近年来,是少的越来越厉害了,少到我这种“伪君子”都“不敢”上街的地步。
那么这种现象是属于个性的解放吗?我对此表示怀疑。
是的,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历史上,女性一直被束缚。从他们的命运、生活处处被约束。特别是在中国,对女子的约束更为厉害。一般少女在15岁成人之后就会上绣楼。一旦上绣楼之后,下楼的机会是很少的。再加上她们脚都被所谓“漂亮”的裹足弄成了畸形,摇摇晃晃的下绣楼是非常难的。除此外,中国的传统贞洁观,也在剧烈的约束这每一位女性。在古代,一旦女性的“身子”被异性看到,就只有两条路可选了。一是死,二是嫁,别无他选。遐想一下,要是现在还与以前一样,鄙人估计也就完了,哈哈。
但是,近年来的解放实在是厉害了。我属于一个思想“很是落后”的90后,实在是有些接受不了。女性要求解放,这不是问题,但是将解放演绎的过了,就很不像话了。前些日子,微博里几乎要炒翻天的“齐B.小短裙”就是无疑的一个例子。
那么中国现在为什么会大面积的出现,女性简短衣服的潮流呢?这其实还是中国不断引进外国思维的结果。举一个例子。就裸模来说,在外国收费上是比着装模特低的,而在中国恰恰相反。这就是彼此之间传统差别的具体体现。以前,要找一个裸模是很难的,但是近年中国各地频繁出现不少引起争议的“”说明中国的这种思维已有了很大的突破。例如很多大片可以在国外屡获大奖,但是在中国引进时,通常都要对“一部分”进行删节。对于这种做法,很多人都看法均大有不同。就上次的《泰坦尼克号》3D版被删,几乎引起了一个全民的大讨论。这也可以说明中国人对于这一点,在思想上是有很大的突破的。这其实就是中国为什么会大面积出现女装“大解放”的出现。同时这种现象也应当是属于正常的,也应当是属于正常的。但是,对我而言,还是觉得有些别扭。
传统的中国儒家思想讲究“非礼勿视”。什么是非礼勿视呢?解释就是“不该看的不要看”。在我的思维世界里,异性的某些敏感部位就是不该看的。我相信。在中国这种思维方式应该还是普遍存在的吧。要不然,前段时间北京车展上的车模也不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吧。
或许是因为农村的“封建残余”较多,导致我的思想就很是保守。我举一个例子吧。一般上幼儿园的孩子,男女生一块玩,实在是太正常了,但是我们小的时候,男女是分的很清楚的。男孩跟女孩一般是不会在一起玩的。那两要是玩在一起,就会被呼作“夫妻”,那时这种事的发生是很丢人的。更见戏剧性的就是,在上小学时,一般到了傍晚,太阳落山之后,老师会将孩子们一个个的放到院子里去记活着背一些东西。(这是我读小学时,我们那里特有的一种作息时间。一般早上6:00就会上课9:00放学回家吃饭。11:00左右再上学,2:00多到3:00放学。回家睡个觉,吃完饭)只要一落座,你就会发现,一串都是男生,一串都是女生。而且那个靠近女生的那个串头是很多男生所不愿去的地方。现在我一直在怀疑,我的这种畏惧思维一定是那个时候种下的根。
周边很多“真正”90后的个性解放行为,我很多都是看不惯的。例如,怪异的服装,怪异的发型······几乎所有他们表现出来的怪异,我都表示难以接受。
作为一名文科生,屈指算算,扎在“花堆”里已经将快五年了。周边的女生永远是那么的多,或许很多的理工科男生都会投来羡慕之光。但是我至今从未照过对象。这个估计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当然,包括我在内也没法理解。直到现在,也尚未对此现象找到合理的原因。每天几乎都写着文字,但是从来都没写过一封情书。或许,难道,还是我的“落后”思想在作祟?
我还是一直坚持着,一个“君子”应有的“非礼勿视”。走在校园里,尽量的“目不斜视”,但是很多时候,就是“正视”也是很危险的,只有“近视”还可以帮点忙。说句掏心窝的话“非礼勿视”,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