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滥用的“老师”
(2012-05-05 21:36:01)
标签:
朱之文中国石占明辛亥革命主持人文化 |
分类: 杂谈 |
今天看一个关于朱之文的视频,这位大衣哥的如今早已不是从前了。一身燕尾服看上去,很是精神,身体也可以看出明显的发福了。没变的只有那一口乡音和那个不是很“范”的独特动作。唱功明显见长,越来越好。一曲唱完,还是依旧的满堂彩。主持人出来后,寒暄一阵之后,主持来了一句很雷的话“再次有请朱之文老师为我们带来一首歌曲”。
称朱之文为老师,真的很费解。朱之文,小学没有毕业,前半辈子就在地里呆着了。如果现在让朱之文上青歌赛,估计会闹个比当年的石占明(石占明是一位原生态歌手,在青歌赛回答问题环节中,错认国旗。)还大的笑话。这位主持人竟然称其为“老师”,实在让人费解呀。当然,我对朱之文这样的草根明星没有任何的偏见,反而很佩服他们。一个农民,没有任何人指导,不会得到任何的利益;就只是因为一个单单的喜欢,一个坚持就是几十年,这样的农民是伟大的,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怎么想也没办法将其与“老师”两个字联系在一起。你叫个朱之文大哥多好呀,怎么就偏偏的喊成老师了?
这种主持人,一般多是现场掌控主持,对一些所谓的客套话是了然在胸,百用无忌。如果我们仔细想来,就会发现,现在有很多的主持人,都经常习惯性的使用“老师”这两个字,让人真的很难理解。特别众多的综艺节目中,这种用法那就更是分外的平常了。
那么这种用法对吗?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作“老师”呢?
在古代,有这样几种情况可被称作“老师”。首先开始是指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在再就是指那些传授文化、技艺的人。在明清两代“老师”是生员,举子对座主的尊称。还有多僧侣,也见这种称呼。最后一种是指出兵已久,不对疲乏的军队。
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老师,实在民国时期转过来的。在民国之前,叫教书的人一般被称作“先生”,很少有人叫“老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将西学(美式教育)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才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面明确将“教师”的称谓定义为“老师”。但是,绝大部分学生都约定俗成的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国民政府时代才改过来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而现在对老师的定义为那些传授文化、技术的人。
看罢古今这么些对老师的定义,发现现在那些综艺节目种的“老师”称号是实在是不敢恭维呀! “老师”这个神圣的名词已经被滥用了,而且是看上去很是“合理”的滥用。
也不论他对于不对了,自己留一双清净的眼,看他“胡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