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筝在飞,孩子在追

(2014-03-27 18:42:00)
标签:

追风筝的人

留守儿童

教育资源失衡

童年

支教

教育

http://s8/mw690/002EBwmJzy6HDeEIQJh67&690

(一)

周末了,想约小雪出来放风筝,更想约乌斯曼。这个维吾尔族的小朋友话总是这么少,这么少,让人太心疼。我约好乌斯曼和马肖雪,周六一点半的时候在老辅导班见,请他们吃丸子汤。心里隐隐约约地怕他们爽约,果不其然。

乌斯曼快三点了总算到了。小雪一早说牙疼不想动弹了。我害怕这孩子又是因为惰性。要知道,她爽我约什么问题也没有,但是对别人没礼貌惯了,不讲诚信,一定不会是件好事情。我问乌斯曼想不想放风筝,他说可以啊,但是一次没飞起来过。我和他说,咱俩石头剪子布吧,我赢了,咱们先去叫小雪再放风筝;你赢了,怎么买好风筝再去叫小雪。我赢了,然后我们就见到了在床上躺着牙疼的掉眼泪的马肖雪。

我把相册给她,她说不想要相册,想要一个放碟片的东西,真的是个孩子,这么直接,这么纯真。要是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个会第一反应很喜欢的说谢谢?然后回头丢到一旁?我逗她,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出去转转就好了。这句顺口溜她问了好几遍。就这样,我们三个费尽周折地买到了乌斯曼最喜欢的鹰的风筝,来到广场。其实我并不认为“强”拉马肖雪来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不管我的本意如何,还是要给孩子一点空间的,哪怕真的是撒谎。我想,这也是我的一个缺点吧。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善良的,总喜欢事情按照自己的本意来。

(二)

放风筝真的太累太累。我们三个跑了那么多圈也没有放起来。乌斯曼找别的小朋友帮忙,我告诉他俩,我们的风筝一定会飞起来的。我去买了香蕉和一点吃的,来慰藉三个饥肠辘辘的人儿。就像乌斯曼所说,老师,我们不想跟你去吃饭,我们就想玩一会。我也是,我也厌倦那些饭局、排场、人情世故,我也只想和你们玩一玩,无忧无虑的。

(三)

乌斯曼的妈妈来了,身边还有他正在读二年级的妹妹。小姑娘理了个小平头,说是上学的时候头发长总是迟到。我和这个落落大方、温尔文雅的维吾尔族母亲真的很难沟通,她懂很少的汉语。还好有小姑娘一直在中间帮忙翻译着。我把小姑娘拉过来,笑着和她说,她现在是电视上那种特别厉害的翻译官,很棒呦。这样一句一句,磕磕绊绊的,我跟孩子的妈妈说,我来自山东,我喜欢乌斯曼,我希望她们幸福。突然小姑娘不再和妈妈说话了。我怔了一下,问她怎么回事?她说,老师,妈妈说我翻译的不好。我总是学汉语,有些话我不知道维语怎么说。看她愁眉苦脸的认真劲,我真是为不同语种的人们之间的沟通而担心。

这种担心很快便消除了。因为我给她唱了我会的唯一的那首维吾尔族歌曲。她们都笑了。还和着我唱了几句。我感觉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近起来。这种民族的认同比一千句一万句自白都来的实在吧。我拉着小姑娘,告诉她哥哥调皮,我更喜欢她。红扑扑的笑脸上止不住的害羞的笑。边上的母亲则是深情地望着我们。纵然听不太懂我们的言语,但是这种鼓励和赞扬她肯定懂。我问小姑娘,家里的钱谁给?姐姐吗?爸爸去哪儿工作了?她奶声奶气地告诉我,爸爸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上大学了。有时候姐姐给钱有时候爸爸给钱。我很诧异。她很惶恐地告诉我,爸爸在她很小很小的地方就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了,爸爸只见过她一次,但是她一次也没见过爸爸。然后急忙说,我说不明白,你问哥哥,哥哥知道。

母亲给我使了个眼色。我好像懂了些东西。后来女儿被支到一旁推自行车,妈妈用生硬的汉语和我说,她爸爸,死了,死了,没有告诉她。我从这些话里感受的到母亲对孩子的保护,却听不到太多的悲伤,或许时间已经使记忆风化,让那些艰苦难熬的日子伴着大女儿的工作、家庭情况的好转而忘却。

眼睛总是跳的乌斯曼,内向,说话声音很小,没有父亲,这些碎片让我的脑子好乱。比以前更加心疼这个小孩子了。我真的太难想象没有父爱的感觉。风筝下的他,不断地跑,不断地追,透过蔚蓝的天空,他能够看到父亲吗?

(四)

小雪、乌斯曼都和妈妈走了。风筝送给了维吾尔族的小朋友。看着他们渐行渐远的身影,脑海里全是关于孤独童年的一二三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