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读书笔记 |

2022.5.6
1.困而学之:学习让我们变得更优秀。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在孔子看来,圣人生而知之;次一等的是努力学习就能够做到的人;遇到了困难,遇到了挫折,懂得通过学习来解决问题,通过学习来找出路,这是孔子分的第三类人,这类人可以称作士;一些人生活已经很困苦了,有那么多的烦恼,有时候甚至觉得生无可恋,尽管如此,但还是不想学习,这就是孔子认为的最下等的一类人。
2.君子九思:说话做事必须多方考虑。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说君子有九思,就是提醒我们不要进入自动驾驶的状态。孔子说,君子有九件事要停下来思考一下:第一件,视思明,看的时候要问自己看清楚了没有,看到的是表象还是本质。第二件,听思聪,听的时候不只要听清楚话语,还要思考是不是听明白了话的意思。第三件,色思温,表情要时刻保持温和,还需要修炼,让自己能够不被欲望牵动,因为欲望一旦被牵动,喜怒哀乐就表现出来了,就做不到色温。第四件,貌思恭,容貌平和恭敬,这是外在的表现。第五件,言思忠,说话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事实,自己的态度是不是诚恳。第六件,事思敬,做事要有诚敬之心,要能够敬重这件事。第七件,疑思问,遇到了疑惑不明白的事,想想看去问谁,然后解决它。第八件,忿思难,我们很生气的时候,就想做一些事情来解决它,这时候要想想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第九件,见得思义,即见利思义,一个东西很好,想要,我们应该考虑一下获取的途径合不合于义,自己该不该得,不能够见利忘义。
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人说话做事能经常以君子九思对照,不被外在的事物所动,不丧失主人翁地位,不自动驾驶,能够先思考再做决定,就不会给自己和他人、家庭、社会造成伤害。
3.见善如不及:努力做事才能够发挥作用。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这一段话讲的是孔子对隐者的态度。见到了善的行为,就好像怕自己赶不上一样,努力的去追寻,努力的去做事;看到了不善的事,赶紧抽手,赶紧撤回来,赶紧回避,我见过这样的人,也听过这样的言论,为了保全志向隐居起来。
努力的做符合义理的事情,来贯彻自己的主张。孔子说,他听过这种人的言论,却没有见过能做到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孔子希望每个人对社会都要做出一份贡献,困厄时候你独善其身,最起码能够求其志,有地位和能力的时候,要能够为社会做点事。
4.无德而称:崇尚德行胜于追求财富。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有四千匹马的齐景公,在离世的时候,人们找不到他有什么德行值得尊重和称道的。活着的时候,有马千驷,死的时候轻如鸿毛。
伯夷叔齐因周武王伐纣,属于犯上作乱,而立志不食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现在的百姓一说起这两人都称赞他们道德高尚。
一个人最后能否被老百姓记住、称道,不在于他的财富,而在于他的德行。重外在物质是有限游戏,重内在精神是无限游戏。
5.子亦有异闻乎:待人接物要一视同仁。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即陈子禽,他特别喜欢打探一些小事,试图分析孔子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有这种揣测的人,往往内心世界太小,心中也不安定。当他没有德的时候,就看不到别人的德,总是在不断的测试他人。陈亢问孔鲤,你父亲有没有跟你讲过特别学问,你跟我说说。孔鲤说好像没有什么不同的。然后孔鲤讲了几个场景。
陈亢听了很兴奋,知道了《诗经》和《礼》很重要,也知道孔子没有给自己的孩子吃独食。
6.邦君之妻:沟通要重视人际差异。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称之亦曰君夫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