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樊登讲论语下》读书笔记4.9

(2022-04-09 21:20:45)
分类: 读书笔记

《樊登讲论语下》读书笔记4.9

2022.4.9

1.不得其死:孔子对子路的预言。闵子骞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闵子骞在孔子的身旁,恭恭敬敬的样子;子路是刚强的样子;冉有和子贡是轻松自在的样子。看到自己的四个学生迥然不同的样子,孔子乐了,开了一句玩笑,说像子路这样的人,最后怕是会死的很惨。

老人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感受到阈下信息。

如果你活的过分认真严肃,总是绷紧了神经,在这种状态下,你对待整个世界就会是强硬的;如果我们做任何一件事之前,能够让自己保持放松的状态,让肌肉松弛下来,也许事情的走向就大不一样了。

2.言必有中:学会有效而恰当的提出反对意见。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是夸奖一个人话说得并不多,但每次都说到点儿上。

鲁昭公要重修长府,很可能这件事发生在鲁昭公攻打季氏之前。假设如此,闵子骞说:“长府本来就挺好的,为什么非要重修?”闵子骞是在委婉的劝鲁昭公,不要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进行军事行动,否则后果可能很严重。

闵子骞对鲁人要重修长府这件事不赞同,孔子认为闵子骞的政治观点很正确,很欣赏他的说话的方式,并不是直接地批评当政者,而是用反问的方式委婉地表达政治意见,这就是惜字如金、言之有物的闵子骞。

3.门人不敬子路:领导者如何约束自己的言行。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热爱音乐,崇尚乐教,他给学生上课时,总会让人在一旁弹琴、鼓瑟,作为伴奏。有一天轮到子路弹琴,但子路对此并不擅长,琴音大概很嘈杂,就容易打断孔子说话,也许是屡次被铿锵激烈的琴音打断,孔子实在不耐烦了,“子路,你这个弹琴的水平也能够在我门下弹琴?”这让子路下不来台,发生这件事之后,其他学生就开始不尊敬子路。

孔子知道了,内心有点不安,于是出来打圆场说:“子路弹琴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他已经算得上是登堂了,只是还没有入室而已。”

这件事情提醒孔子,同时也提醒我们,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领导,都要小心自己权威性的发言,要意识到自己所说的话,传播出去会产生怎样不可预计的化学反应。

当有了某些权威性的身份时,一定要谨慎说话,因为每一句不当的语言,都可能经过层层的传播,变成伤人的利器。

4.过犹不及:努力做到中庸之道。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这两个人谁更好一点?”孔子说:“师性子急,做事肯使劲,但用力过大;商是一个慢性子,不太刻苦,需要别人带动,没有那么主动积极。”在孔子看来,两个人一个过,一个不及。不及,就是不努力,毫不进取。过,则是进取到不择手段。

子贡问:师是不是更好一点?子张属于过,就是更努力,更使劲。子曰:“过犹不及。”也就是说,过和不及一样,都是有问题的,无法简单的衡量哪个更好。

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调整,尽量的靠近中轴线。在中轴线左右来回摇摆,尽量把过和不及的幅度不断的减小,最终活到中庸之道。

5.鸣鼓而攻之:经营关系也要有原则,不能结党营私。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氏只是鲁国的一个贵族,他不但比鲁公富,还比周公富,就已经是僭越的不像样了。季氏请了冉求做他的宰,冉求是一个能干的人,帮季氏收更多的税,让他更富裕。对此,孔子非常生气,孔子说这个家伙不是我的学生,大家可以敲锣打鼓的去找他算账。

孔子可能认为,冉求使季氏的野心变得越来越大,这是不能明辨是非,不够正直,冉求也许有点无奈,他被聘为技师之宰,肯定要在不作奸犯科的情况下,尽己所能做好本职工作,体现自我价值。

孔子之所以如此反应,是因为他遵循自己的原则: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孔子能够义正言辞的批评冉求,代表了他人生的底线和操守。

6.柴也愚:用成长性思维辩证地看待人的缺点。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高柴叫子高,被认为愚笨;曾参就是曾子,得到的评价是迟钝,学东西慢;子张特点是偏激、易怒,容易跟别人闹矛盾;子路的特点是鲁莽、莽撞。

这句话中没有“子曰”,用的都是人名,依照常识,应该是年长者称呼晚辈,所以这可能是孔子年长的学生的给这四个人定性评价。

当老师指出学生性格上的缺点,将带来如下的问题:第一,会容易形成刻板印象;第二,会给学生带来心理暗示。即便你被老师批评有某种性格弱点,也不要形成刻板印象,不要给自己形成心理暗示,要学会与自己的缺点和谐相处,慢慢的改掉缺点,即便改不掉,也不影响你可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