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樊登讲论语上》读书笔记3.28

(2022-03-28 21:28:43)
分类: 读书笔记

《樊登讲论语上》读书笔记3.28

2022.3.28 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无能与无德,都是耻辱的。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 ,富且贵焉,耻也。” 笃信是动词,好学是名词,意思是一个人相信学问的力量,相信求学是能够带来回报的,认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守死是动词,善道是名词,要死死的守住善道,立志做个好人,因为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学做好人,柏拉图说,哲学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笃信好学给你带来学问,守死善道给你带来道德。孔子说:威邦不入,乱邦不居,提醒我们要爱惜生命,不要随意去追寻那些诱惑大,风险也大的机会。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如果天下有道,社会井然有序,人人守礼节讲道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入世,努力做事;如果天下混乱,人人朝不保夕,那就赶紧跑,躲得越远越好。 邦有道,贫且贱焉 耻也。当一个国家非常有秩序,欣欣向荣时,在这种环境下,如果有人贫且贱,就是一种无能的表现;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国家形式飘摇,朝纲颠覆,风雨如悔,如果有人天天锦衣玉食,也是可的,因为这是无德的表现。 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敢于信任他人。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是指彼此要相互信任 不要总是对别人的工作指手画脚。孔子是在劝我们勇敢的信任他人也,不畏惧结果,愿意赋予他人试错的权利和成长的机会。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说我很关心这件事,但我知道此时最好放手,让对方去经历这件事。 3.《关雎》之乱:孔子对礼乐的感受。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师挚是鲁国国家级的乐师。师挚之始,意思是奏乐以师挚的独奏开始,《关雎》之乱,是指《关雎》的末章。洋洋乎盈耳哉,意思是听起来真是令人愉悦舒服。 孔子听到了师挚的演奏,从开始的独奏,到《关雎》的合奏,作为整个乐章的收尾,发现他是完全按照规范来演奏的,孔子内心感到特别舒服,不仅来自音乐的动听,还来自它合乎礼。孔子在夸赞师挚的演奏是符合礼法的。 4.狂而不直:“缺点+缺点”的破坏性。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怨,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孔子说了三种缺点。第一种是狂而不直,一个人如果狂,通常会特别进取,有理想,有憧憬,很豪迈。狂而不直的人,表面上豪气大度,似乎什么都不在乎,但内心并不爽直。 第二种是侗而不怨,侗是无知的状态,愿是谨厚的意思,表面上老实,实则心眼多,那就是很糟糕的。 第三种是悾悾而不信,悾悾是既老实又无能的意思,这样的人都是比较诚信,如果老实又没有能力,还不讲信用,这样的人实在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如果将缺点放在一起,它们的破坏性就会加强,让人仿佛陷入一个向下的螺旋。孔子说,最怕的是这种表面上狂,内心却不直;本来很笨,还不愿意好好学习()没有什么本事,还喜欢骗人的人。孔子表达的是对教育的无奈。 不怕身上有缺点,就怕缺点+缺点。如果敢于打破一个缺点,将其变成优点,优点会衍生出新的优点,慢慢的就会形成一个向上的螺旋,人生自然会发生好的改变。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如何应对求学过程中的焦虑。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人要有一点适度的焦虑,如果一个人在求学的过程中没有丝毫的焦虑,并不利于他成长。焦虑可以带来进取,适度的焦虑会驱使人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提高做事的效率;但如果焦虑过度,反而会使人陷入巨大的心理漩涡,由于过度的紧张而失去行动力。 学如不及,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学东西已经比其他人快的多了,但还是感觉自己赶不上。当一个人知识的边界越大时,他所接触到的领域就越多,他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无知的范围有多广。“犹恐失之”意思是非常担心将知识遗忘。 孔子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如何缓解焦虑?孔子给出了最有效的办法,即接纳。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接纳焦虑的情绪,知道焦虑是正常的,那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继续享受学习的过程。一个人只有接纳了自己的问题和缺点,才能够真的改变。 6.尧舜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高级的管理者,并不在乎地位。子曰:“巍巍乎,尧舜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尧、舜这些圣人是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呀!他们作为天下的统治者,却并没有觉得自己坐拥天下,真是了不起。帝王的位子是责任,而不是奖励。 孔子夸奖尧、舜,正是因为他们能够正确的看待民生,看待地位,重视自己肩负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