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读到施一公的《自我突围》,爱不释手。陪女儿弹琴的时候,我就坐在我的蹦蹦车上看起来没够,他的人物介绍很简练,但看他的书,差不多是他的自传,很有意思。想想对我当下的工作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也许就是有两点,一个是施一公父亲的榜样示范作用,还有就是重新认识了数学的地位。
施一公的父亲在书中介绍的就是能文能武,很有创造能力。能够在下方期间学会农活,还会自己做衣服,还会自己理发。到了放开高考,还能辅导自己和亲戚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关键是还能做一手好菜。还有就是高考放开之后,他父亲辅导了自己和亲戚家的孩子考大学很成功,看来他父亲就是个妥妥的学霸。
由于我是教语文的,所以,我一直认为语文最重要的地位谁也撼动不了,可是,看了施一公的这本书提到的自己的经历,我对数学的地位有了重新的认识,原来数学的重要性不比语文差。
施一公当年高三的时候,参加数学竞赛,取得了河南省第一的成绩,结果被清华大学优先录取,选择了生物学,由此开启了自己学业的一路高歌模式。想留学就随意选择学校。毕业后在权威大学成了终身教授。后来又回归祖国,成了清华大学生物生命学的院长,现在又成立了西湖大学,致力于国家的生命学的高端研究,对国家做出了贡献。
听到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我马上出面要求。
中午休息的时候,小萱问我:“老师,可以写数学吗?”我欣然同意之后,并且在全班宣布给小萱加十分。这种鼓励激励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以前刷视频的时候,数学方面的我都略过,昨天看到一个视频中一位数学老师讲画图形解决除法中的最难的题型,结果,解决了我一直不懂也不想懂的数学难题。
最后看施一公的一生,可能是他自己都没有设想到的,上下蹿腾,有惊险,有化险为夷,有失败,有成功,跌宕起伏,惊险刺激,真是探索中不断地成长。
所以,还是非常非常感谢作者和他的这一本书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