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二十四讲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
(2014-12-29 19:57:22)
标签:
育儿儒释道情感教育文化 |
分类: 国学经典--儒释道传统文化 |
《孝经》第二十四讲
原文: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翻译:所以,子女对父母的亲情生于幼小,敬畏与日俱增,这是天性,圣人因此来引导敬与爱的教化。所以,圣人的教化不必刻意就可以成功,圣人治国不必严厉就能够治理,这是因为孝道是人的天性。
讲解:对父母的亲情是自然,对父母的敬畏是感恩,亲情与感恩都是人性的本善。所以,圣贤的教育绝不违背人性,只是因势利导,把人性的本善讲出来,变成被教育者自己的需求,而非教育者的需要,这样的教育轻松而有效。为什么?每个人的“爱”与“敬”是我们天性中就有的,只不过是被后天的习性给蒙蔽了。圣贤的教育只不过是帮助我们去除习性的染污,把天性中的孝,把对父母的“敬”与“爱”开发出来,再加以发扬光大,变成对一切人的“敬”与“爱”。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是一颗钻石,你的钻石不反光,是上面有污垢;圣贤的教育就是帮助你去除污垢,污垢一除你的钻石自然就闪闪发光了,圣贤们没有给你钻石,钻石本来就是你自己的。治理天下也是一样的道理,国泰民安、和睦相处是人们天性中就具足的德行,只是被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污垢给蒙蔽了。圣贤们的治理也只是帮大家除除污垢而已,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从本性上说没有一个人愿意去违背天道、地道、人道,去做一个不道德的人,只是一时迷惑颠倒而已。所以,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只要是符合大道、符合人性的就必定成功;如果是背离大道、背离人性的就注定要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