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重庆
(2020-07-30 15:58:34)忆重庆
读到“机构凉亭”处,我停下,
我想到了两路口至鹅岭之间
那个凉亭,我为什么害怕走进去?
长路后,时断时续,入眠、醒来……
在烈士墓我翻到一篇《灯笼镇》
那里有你年轻时孔雀肺的样子,
还有你唯一的一次生气的样子。
夏天,周而复始,常绿常新
正午的水面,金子波动……
“人或为鱼鳖”……前方有
我童年就一直牵挂的建筑工地
红砖墙后总会飞出来一块石头
砸伤我的眼睛;我当场发誓
总有一天,我一定会写出它。
一个小圆桌呈现了这户人家
那暗黄桌面,那1966年的洋气
那赤日炎炎,那大桥上的金戈铁马?
不,只是一些钢钎和流血的藤帽
夹杂着重庆上清寺邮局的气味……
劳动人民文化宫兽笼的气味……
语文书和小册子书的气味……
(终于有一天,我离开了城市)
春潮来自歌乐山山风?春潮
来自我农基课老师第一次指引!
春潮,山间教室的日光灯——
黄昏窗正分得那数学王老师
呢喃的侧影;突然我感觉我起身
迎向老师,一下子长大成人。
注释一:“烈士墓”,地名,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这里是四川外语学院所在地,也是我和张枣第一次见面的地方。1983年至1986年,张枣在这所学校英语系读硕士研究生;并从此与重庆这座壮丽奇特之城结下很深的缘分。他在川外的那间小宿舍很快成为了诗歌活动的中心,我们常常可以在那里看到各种南来北往的诗人。
注释二:《灯笼镇》,为张枣绝笔诗,写于2010年1月13日,离他逝世还剩下53天了。
注释三:“孔雀肺”何时第一次出现在张枣的诗歌中?请见《卡夫卡致菲丽丝(十四行组诗)》第一首,其中得句:“我时刻惦着我的孔雀肺。”
注释四:“邮局”在这里是一语双关,既明确说我的父母在重庆市邮局工作,也间接说张枣的母亲在长沙市邮局工作。2019年3月,我在另一首诗《偶遇琐记》中写出了神秘好玩的两句:“钢琴家出自小商人,在中国是一个谜。/大诗人出自邮局,在中国这是另一个谜。”
注释五:此诗最后一节虽是写我幼时读书的情景,同时我也幻想了张枣在长沙幼时读书的情景。
注释六:“农基课”,当时我上初中时的一门课程名称:农业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