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的语文公开课——《桂花雨》说课稿
(2016-09-27 21:57:47)
标签:
2016年平心语文公开课说课稿教学集结号 |
分类: 一家之言——教学心得 |
《桂花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年级组为大家展示的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中的一课。下面我们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来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单元中,《桂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精读过三首思乡的古诗词和一篇思乡的散文。这篇散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阵阵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班里的学生都出生在油田,不但对桂花缺乏了解,对台湾作家琦君也知之甚少。为了拉近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心理距离,在教学中我们加入了对桂花和作者的简单介绍。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初步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以,教学中,我们会继续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动笔做批注并敢于在交流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目标
1、目标设定依据
(1)根据课标对五六年级提出的阅读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
(3)充分考虑学情
2、教学目标
(1)认识“箩”和“杭”,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母亲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
1、
2、
3、
五、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归类复习思乡诗,为下面不同于诗词形式的散文学习做铺垫。)
(二)品读题目,研究拟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通过想象感悟题目的美感。意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拟题方法)
(三)检查预习,理清思路。(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
(四)阅读提示,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增强学习的目的地。)
(五)自读批注,朗读感悟。(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自读批注,通过找、画、批、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六)课堂总结,阅读推荐。(总结本课的写法和读法。向学生推荐琦君的散文作品,将阅读延伸到课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