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心的语文公开课——《桂花雨》说课稿

(2016-09-27 21:57:47)
标签:

2016年

平心

语文公开课

说课稿

教学集结号

分类: 一家之言——教学心得

《桂花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年级组为大家展示的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桂花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中的一课下面我们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过程等方面来介绍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单元中,《桂花雨》是一篇略读课文。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精读过三首思乡的古诗词和一篇思乡的散文。这篇散文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阵阵桂花雨,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之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都知道,教学设计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班里的学生都出生在油田,不但对桂花缺乏了解,对台湾作家琦君也知之甚少。为了拉近学生与作者和文本的心理距离,在教学中我们加入了对桂花和作者的简单介绍。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并初步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但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所以,教学中,我们会继续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动笔做批注并敢于在交流中,积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目标

1、目标设定依据

1)根据课标对五六年级提出的阅读要求

2)结合阅读提示对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

3)充分考虑学情

2、教学目标

1)认识“箩”和“杭”,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并领会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母亲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     教学理念:

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         坚持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原则,在阅读实践中培养习惯,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3、         坚持语文的本体性教学,把握好略读课的教学尺度。

五、     教学环节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归类复习思乡诗,为下面不同于诗词形式的散文学习做铺垫。)

(二)品读题目,研究拟题。(引导学生关注课题,通过想象感悟题目的美感。意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拟题方法)

(三)检查预习,理清思路。(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的把握和了解。)

(四)阅读提示,明确要求。(目的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开展阅读实践活动,增强学习的目的地。)

(五)自读批注,朗读感悟。(紧紧围绕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进行自读批注,通过找、画、批、读,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感悟写法。)

(六)课堂总结,阅读推荐。(总结本课的写法和读法。向学生推荐琦君的散文作品,将阅读延伸到课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