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的语文公开课——《桂花雨》教学设计
(2016-09-27 21:41:38)
标签:
2016年五上平心语文公开课教学集结号 |
分类: 一家之言——教学心得 |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重点句段,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体会母亲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已经尝试过对重点句段进行批注和交流。进入五年级,学生需要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而阅读批注更能给每一个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机会。因此,课堂上,我将继续要求学生抓住重点字词和句段进行阅读批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读书必动笔墨的好习惯。
另外考虑到学生对桂花和琦君不太熟悉,所以,教学中加入了介绍资料,以期通过了解直观介绍,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1、
2、
二、
1、
2、
3、
4、
5、
三、
1、
2、
3、
四、
1、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2、体会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自读批注,交流感受,感情朗读。
五、自读批注,朗读感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需要同学们自读自悟,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一) 探讨第一个问题: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1、迅速浏览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闻香之乐、摇花之乐、赏花之乐、饮食之乐)
2、画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读一读,看一看,你从哪个字,哪个词,甚至是哪个标点能感受到这种快乐,请圈出来写下你的感受。
3、出示写摇桂花和桂花雨的句段,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1)抓写摇花的句子,从“使劲”“喊”和两个叹号,体会“摇花之乐”。
(2)这摇桂花的快乐,是作者童年生活里最美好最难忘的记忆。60多岁的琦君在台湾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她仅仅是在写摇花之乐吗?她想借摇花之乐,表达什么?(对童年和家乡的深深的留恋和思念。)
(3)出示句子填空:
这是一场(
(二)探讨第二问题: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这里指哪里?真的是这样吗?请找出依据。
(2)出示写桂花香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家乡的桂花香不香?你是从哪个字体会出来的?
(浸)后面的“浸”和前面的意思一样吗?
杭州的桂花香不香?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相比之下,哪里的桂花更香?
(3)为什么母亲会这样说呢?
(4)从这句话你体会出了什么?(“思乡之情”)
(5)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月是故乡明”的情感表达方式。
(6)仿句练习:
花是故乡的香。
五、
这节课,我和同学们一起在琦君充满桂花香气的语言文字里穿行,我们在摇花的快乐里,在母亲意味深长的话语里,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们读散文,就是要品语言,悟情感,走进作家的心里去。
你们知道吗,这份浓得化不开的思乡情,伴随了琦君一生。琦君,在她的散文里写道: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
希望同学们有时间去阅读和欣赏琦君的其他思乡思亲的作品。
六、
九、布置作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童年的回忆,肯定引起了我们对童年的回忆,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写写自己的童年趣事吧。
十、板书设计:
4、
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