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训笔记分享:北京张立军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的语文课堂记录

(2014-10-12 14:36:43)
标签:

语文教学培训学习

笔记分享

张立军

杨氏之子

讲座要点

分类: 个人成长——悦读分享
时间:2014年10月11日上午
地点: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大剧院
活动:全国小学课堂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北派名师/小学语文)
授课教师:张立军
授课班级:塘沽浙江路小学四年五班
授课内容:文言文《杨氏之子》

课堂教学记录:
一、师生问候   谁祝我好?说说祝我什么好?带着丰富的情感再次问候老师。准备好心境上课。
二、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让学生齐读课题
2、问:如果是李家的孩子呢?(李氏之子)(语言迁移)
            如果是赵家的孩子呢?
            如果是张家的孩子呢?
3、说说你学过的以人物为题的课文。
4、题目中的人物往往就是课文中的人物。这些文章多则几百字,少则几十字。
5、这篇文言文一共55个字。谁发现了文言文的特点。(引导发现)
三、学生读文
1、古人读文讲究节奏,也就是句读;古人写文讲究炼字,一字值千金。
2、带着敬重去读课文,能读准字音吗?(学生读文)要用自己的心灵去读,把声音放轻。
3、谁认为我能读准字音了?(指名读文)我代表刘义庆向你致敬。
4、刘义庆是谁?(学生不太敢肯定地说是作者)刘义庆不是作者,是编者,是收录者,读课文时要要把眼光放开,看看课下的注释。
学习引导)
5、有一个字不易读好,哪个?有一句话不易读好,哪句?哪儿不易读好?(打出最后一句的朗读节奏)(以学定教)
6、一说“家禽”有什么?孔雀是禽,但不是家禽。
7、老师不讲,你们能读懂这篇文言文吗?为了便于思考,我建议大家默读,带着深思去默读。带字典了吗?以后工具书要随时带着。读好文言文的四件法宝是:课本、大脑、注释和工具书。(学生默读课文)
8、谁认为自己读懂了?(指名朗读课文)我代表刘义庆向你致敬。
四、检测重点字
1、我通过听写来了解你读懂了没有,就听写5个字。我说意思,你写字。
    (方式独特)
2、(指男女各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自己的本上写。)男女生PK。我对高年级学生写字有四个要求,第一个就是正确。
3、全写对的举手,我给你们一个定义,你们就叫“抄人”,就是“抄写能人”。
五、理清思路
1、我翻译出来有135个字,并且解决了三个问题:杨氏之子是何人,他又何作为,何故而为。我翻译完之后很欣喜,同时也很为刘义庆担心,他的55个字能解决这三个问题吗?我们写人也要突出何人、何为,何故。
2、想看老师的135个字吗?(老师把译文快速点出来,没等学生看清译文,老师又给点没了。)看清了吗?学习不能“等靠要”,要自己主动去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3、这篇文言文有5句话。你能猜出我写的第一句话吗?(学生一句一句地猜意思。最终都才出来了。)(吊足胃口,引导自学)
4、读懂文言文,既需要细心,又需要智慧。谁能一气儿把我写的135个字说出来?(指名翻译全文)
5、我很惭愧,听完他说的,我就不敢把我的拿出来给你们看了。你们也不用看了,学习上就是要靠自己。
六、感悟人物形象
1、杨氏之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聪明。)
2、我认为聪明之人是孔君平。你看我知道杨氏的姓和杨梅的杨氏一个音,我就说“此是君家果”,我多聪明呀!你们都是杨氏之子,谁敢跟我斗智?
(用斗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课文。)

(学生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你们输在哪儿了?(反应慢了)(学生站起和老师斗智,用书中的句子证明杨氏之子也很聪明。)
3、我还很有礼貌,虽然杨氏之子比我年龄小,我依然称他为君。开玩笑也不失礼仪,够聪明吧!你杨氏之子呢?(学生说杨氏之子也很有礼貌,用的是夫子。)
4、“夫子”指的是什么人?一说“夫子”,你们想起了谁?(孔夫子)
5、我很聪明,杨氏之子更聪明。文中不用聪明,用的是什么?聪惠真的比聪明要高吗?(学生说两词的不同。教师出示两词的意思。)(对比理解)
6、谁又发现文言的特点了?(用字准)古人讲究推敲。聪惠之人会有发明创造。
7、今天来的是黄君平,聪惠之人又有话说
     今天来的是柳君平,聪惠之人又有话说
     今天来的是李君平,聪惠之人又有话说

   (学生仿说句子。未闻什么是夫子家什么。)(语言迁移)
8、猜猜刘义庆要是来到这会说些什么?
七、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1、
师讲述孔融的故事。出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师告诉学生“了了”是伶俐的意思。(指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想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请购买《世说新语》(学生说老师想搞推销的)语文老师不仅是教育工作者,也是经典著作的推销者。请同学们攒钱买书,把书放进人生的行囊。上网也能看,但是读纸质的书才叫读书。(读书引导
八、揭示课文密码
1、这节课有密码(师板书555111)。谁能解读这个密码?(55个字,5句话,1段话,1个主要人物,一个故事。)任何文章都有密码等我们去破译。(创造密码,总结提升)
九、师生告别   告别也要像问候一样带着感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