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壁虎借尾巴》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2013-04-26 20:57:54)
标签:

一年级

公开课

教学反思

分类: 一家之言——教学心得
     尽管4月25日那天嗓子刚能出声,但是,我还是按照开学初自己定下的日子讲了这堂校内公开课。一是学校要求五月之前所有语文公开课必须讲完;二是我自己也不想再拖了,既然当初定了这个日子就讲吧。
     两年没有讲公开课了,我一直在边学习边实践中感悟语文教学以及新课改的精神。理论的东西学了不少,但是付诸实践却非易事。况且,我不是一个人来疯的人,加上脸皮儿薄,人多的时候,我经常表现得比较拘谨,放不开。又因为我长期研究品生教学,我的语文课就显得工具性不够,而人文性有余。每次讲语文课,我的思想顾虑就比较多,所以,凡是公开课,我就无法像平时讲课那样做到身心投入。这次公开课,我想革自己的命。
    这次我执教的是一年级下册的第十七课《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一课时。
    首先,这堂课我是打算当作小学低段常态课的研究课来上的。目的是通过这节公开课,引发大家对常态课的研究,探索语文常态课的上法,努力去完善我们的常态课。既然是研究课,肯定会存在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既然是尝试就难免会失败。为此,我心态平和,早已做好了被大家拍砖的准备。
    其次,我想把这堂课上成一节真正区别于思品课的语文课。再次,我想通过这节课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学教”的这样一个转变,努力体现以生为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
    我希望自己在课堂上能真正做到目中无人和目中有人,即眼里没有听课的老师,不去在意听课老师的表情和反应,全身心投入课堂;眼里和心里始终装着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学而教,在学生不行、不会、不能的时候给予他们有效帮助。
    想法是美好的,要想真正实现是很困难的。
    上课伊始,一切都很顺利。结果不久,就出现了状况,先是忘记出示学习目标,就直接进入了字词检查。进入字词检查之后,因为几次不小心手触到屏幕,PPT页面就变换了,于是赶紧回到电脑前用鼠标重新翻页。之所以出现这个两个状况,一是因为平时上课时只是口头说学习目标,不用PPT出示。这节课用PPT出示学习目标自己还不习惯;二是对电子白板还不熟悉,操作上总是失误。
    在认读生字词的环节,当学生有不认识的字时,我没有引导生生互助,而是自己直接指导了。说明讲的意识还太强。在读书质疑的环节,孩子们提了两个问题非常好:一是为什么小鱼、老牛和燕子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二是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长出来的。因为前面出现了一些状况,加上当时嗓子干渴得异常难受,偏偏这时,班里的两个特殊孩子都坐不住了,一个像小壁虎一样趴在椅子上,一个像抬头燕一样跪在椅子上。说服了他们,匆忙喝了口水,再继续讲课,思路就不畅了。本来孩子们提出问题后,我应该引导孩子互助解疑,结果,我只是夸奖了孩子们问题提得好,就直接指导朗读了。前前后后,感觉自己有些颠三倒四。因为时间不充裕了,在进行了重点段落的范读之后,我让学生进行了3、4、5段人物对话的朗读。之后,原本逐段朗读回答问题的环节,为了节约时间,也改成了直接问答。课文读得太少而且还很不到位。教学至此,自己对自己的表现已经非常失望了。但是,课还要继续。
     还好,最后一个学习借物的环节进行得非常顺畅,孩子们的演练一个比一个大方自然。我称赞了孩子们的表现,做了一个小结。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响起。后面的学生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只能略去了。
     课下,自己静下心来反思这节课,感觉也不是一无是处,最值得肯定的是,这绝对是一堂有别于思品课的语文课,教学中重视了词语的理解和积累,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和语言表达的方法;第二,突出识字教学,关注了班级最后五名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并赞扬了学生质疑。尽管如此,遗憾还是远远多于满意。通过这堂课,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一是还丢不掉自己的设计,不能顺势而导,教学的灵活性不够;二是电子白板的使用还要加强;三是以生为本的理念还不能转化为自觉的教学习惯,总是急于灌输,忘记利用学生资源。
     讲完课,我把这些反思写在小纸条上并没有急于成文。我想多沉淀沉淀,再看看这课的教学设计,同时,听听同事们的意见。同事们感觉词串的教学形式很好,突出了识字,借物的环节拔高了,课堂上读得不够充分。
     听完同事们的意见,我自己也感觉这堂被我定位为常态课的课,其实,并不常态。平时,我并不完全这样讲课。第一,我不出示学习目标和词串;第二,我会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后,再认读字词。第三,我平时讲课会更多地让学生自学和互助。只是,到了公开课上,我就把平时的经念走了样。尽管这次讲课我没有太在意别人的反应和态度,但是,我依然没有真正做到旁若无人,挥洒自如。
     怎么办呢?一切的一切都不是理由。要想改变,就必须付诸行动。第一,以后要用心研究白板的使用,多实际操作;第二,多请领导和同事来听课,让听课成为常态;第三,继续学习名师的教学艺术,提高自己的的教学技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