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攀登一会,接近漫山阁和天龙山石窟了。天龙山有东、西两峰,东峰叫“仙岩山”,西峰称“大佛山”,双峰对峙,风采独具。在两峰南坡的山腰间,开凿有25个石窟,即东峰12个窟,西峰13个窟,计有造像
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尊(幅)。从东魏武定年间始凿,直到五代末期最后完成西峰大佛山上九号窟的开凿,整整用了将近500年的时间。它具备了北魏之丽脱俊秀、东魏之单纯简洁、北齐之朴拙、隋之求实、唐之丰满富丽、宋之写真传神;以精炼、细腻而又富有感情的艺术特色而闻名于世,在中国十大石窟中据说排名为第六位,可惜后来被盗,至今仍有
150余件作品流落海外。
我先去看东边的石窟。这是往东走时最近的一窟。
石窟里的佛像几乎都没有头。据记载,从上世纪初,外国文物窃贼与当地劣僧勾结,将大量精美雕刻品盗凿劫往国外。特别是1922年,当时驻北京的日本山中商会的山中定次郎,买通了天龙山脚下寺庙的住持净亮和尚,将大批佛首偷运出山。山中定次郎日记详细记载了其中一次的盗运,40多个佛头被砍下来,装成箱,最后转运到日本。就这样,山中商会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古董经销商。而其结果是天龙山石窟25窟中竟有21窟无一完整佛像!
佛像无头,但其上方的彩绘依然精美鲜艳。
这个窟内比较简单,所以没加护栏保护。
这个窟只加了简单的护栏保护,旁边的神像只剩下了轮廓。
这个高处的石窟也没加保护。

岩壁上也刻着许多深浮雕佛像和浅浮雕小佛像。

这是开凿最早,也是最好的东魏石窟,可以看出,原来外面还修有廡廊的。中间精美古朴的螭龙雕塑下方的石板被盗了,不知是碑文还是图画。

没有了木廊廡,路很窄,也很难走。只能从侧面拍近景。
最东边的小路和石窟外景。
从东峰石窟回来路上看漫山阁。“高阁停云”为天龙山八景之一。古人有诗云:“高阁灵虚拥碧云,烟林万壑望中分。乘风直上三千界,长啸犹夷帝阕间。”
老媪今天没晕车,还能爬上1000多级台阶到达漫山阁,真是已经不简单了。可惜大阁内部不许照相,也不让攀登楼梯。只能从网上找几张老照片给网友们看看了。
大阁中的主佛为上层的弥勒大佛,坐像高约八米,是天龙山石窟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尊石雕塑像。守阁的两位师傅是从分别从五台、峨眉来主持天龙山修葺的。他们介绍说,大佛的眼睛原来是翡翠的,眼珠子是蓝宝石的,都被日本人挖走了。修复时只能用水泥作成圆球,但我觉得做的还是差些,二目无神,至少该有下凹的瞳仁吧?我还联想到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的月亮宝石,印度僧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夺回了月亮宝石,中国怎么就没有这样执着的和尚呢?(图片选自网络)
大阁修复前的三尊石像:上层的弥勒佛、下层的十一面观音立像和骑白象的普贤菩萨。另有文殊在左边没照上(图片选自网络)。
立高5米的十一面观音有点特殊,在主头上方还有十个小头。这是小头的局部,表情各异,雕刻精美传神(图片选自网络)。
大阁下层的三尊菩萨:观音、文殊、普贤。现在的漫山阁是1986年仿明代楼阁三层建筑,整个阁内布局紧凑严谨,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感,给人以很大的震撼力(图片选自网络)。
西部石窟不多,这是大阁旁边的石窟。
高处的小石窟顶部有彩绘的花朵图案。
这个高处的石窟保存不错。可惜看不到内部。
这是最西边的石窟了。
我们还想去再高一点的白龙洞和冯玉祥将军题字处,但由于施工挡住了。只在路边看到了王幼军题的“舍己救人”四字。其中的人字又像隶书的心字,不知是否有意而为之?
至此,我们开始原路返回了。听说,更好的游览路线是从景区入口走山路经途中景点、白龙洞,再看过石窟,再下行到圣寿寺,如果有体力,还可以再游周边景点。
从网上找到了冯将军的题字,也发在此了。传说,冯玉祥将军来过天龙山并曾给阎锡山写信,要他保护好这处珍贵遗产。
还有好友WZQ491006发的图片: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展出的唐朝中期“山西太原天龙山出土的菩萨立像”。真可惜,也缺失了头。
最后,再发一幅略微让人欣慰的照片,2008年秋,美国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位山西富商以总金额86.6万美金,拍回了一枚天龙山10号窟的佛头。
我们向这位富商的爱国精神表示敬意,也对本文借用的6张照片的原作者表示感谢。
翁 2012,6,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