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下场回来,看着成绩单,总有5-6个3推让人纠结。打了几年球,那折磨人的发球右曲治好了,剃头蛙跳不见了,果岭边也不再拉小提琴了,可是杆数却一直下不来。原来不以为然的推杆,开始提到最重要的练球日程上了,而这看似容易的推杆,确实是大有学问。
我记得几个月前海岛兄写过关于“推”和“敲”的文章,今天又翻出来重新看了一遍;还有宅女姊姊翻译的伍兹的书中关于推杆的部分和戴夫匹兹的推杆圣经。
先从结论开始说起。几乎所有的中文资料都会说:推杆不是“敲”,而是“推”。很多教练和单差们也经常说:不要敲,要推。可是我却老是不能理解神马是他们说的“推”,神马是他们说的“敲”。
我越来越糊涂,推杆一直也没有长进,所以下定决心搞明白它。看来看去,现在终于看出门道来了:推杆既不是“推”,也不是“敲”。这个说法可能会推翻很多人固有的观念,我生怕自己捅出篓子,所以仔仔细细地研究了更多的国外资料,最后大胆地认为我的感觉应该是对的。(等着大家拍砖)
我们先从“推”和“敲”的中文词义来看:

这两个动词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来看,很容易联想到“推车”的“推”,和“敲鼓”的“敲”,并且想到类似的动作。从英文来看,这样的动作应该是"push"和"beat"。而我们从戴夫的书里,看到的是“stroke”
和"hitting"这两个词。戴夫说:
The alternative to
“hitting” your putts is to “stroke”
them. And the ultimate stroke is a
pendulum stroke...
这句话宅女老师翻译成:取代“敲”的是“推”,最好的“推”是“钟摆”......
“hitting”似乎用“撞击”比较合适。而“stroke”在许多运动学词典中都会用到它,比如羽毛球或者网球中的一次挥拍击球,游泳时手和腿每次重复的一次动作,划船时坐在船尾指挥划桨幅度的一次动作,等等。所以,把它翻译成“推”似乎有些勉强,而且容易让人误解为“push”。至于用什么中文单词来表达更合适,我也没有想出更好的,暂时用英文原文“stroke”来代替。
再回到高尔夫的推杆。我们看看伍兹和戴夫的描述。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出来“减少握力”,理由是要“感受杆头的重量”。老虎说“You’ll
get the sense that the putter is swinging back an through almost by
itself(要感觉似乎是杆头自己在移动)”。戴夫说这样的目的是“the
less likely you are to ‘hit’of your putts and the more likely you
will ‘stroke’
them(就不会敲球而是stroke它们)”。所以,我们能不能这样来定义“stroke”:“利用杆头的重量让杆头通过击球区,让球向目标方向滚动的一组动作”,它和1号木以及铁杆一样,是一个由预备、上杆、下杆、送杆及收杆组成的小小的“swing"。
如果你想像几百年前的诗人贾岛一样,坐在驴背上一推一敲地琢磨,估计一辈子也琢磨不出来。因为推杆既不是“推”,也不是“敲”,而是一组往复连贯动作的组合,我们能不能给它找一个更贴切的动词呢?比如“摆动”,“挥摆”等等。
这样理解之后,我们再去重新看看伍兹和戴夫的书,可能会有更深的理解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