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救治系列20-运动
(2013-08-22 20:50:58)分类: 预防与救治系列 |
“生命在与运动”这是革命导师恩格斯的名言。
我们在中学就学习过,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虽然运动不能使生命永恒,但却可以使青春常在。
运动的概念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我认为狭义的“运动”是肢体的运动,泛指各种“体育锻炼”。而广义的运动则既包括肢体的、躯体的也包括思维的。很多实例可以证明运动的重要性和丧失运动的负反应。运动员一旦退役就会立即发胖;脑力劳动者退休后很容易出现“老年痴呆”,等等。所以,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幸福的晚年,每个人都要加强运动。
在我国,曾经有一个时代,全国上下开展“全民体育运动”,为的是甩掉“东亚病夫”的帽子。那时,早上有早操、课间(工间)有课间操(工间操),春天有春季运动会,秋天有秋季运动会。大江南北喊出了同一个口号:“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有人把那个年代没有那么多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归功于生活“水平不高”,然而我更认为这些体育锻炼也功不可没。中国人的饮食中热量远远不及西方国家的居民,而近些年我国上述疾病的发展速度却远远快过欧美。从国外回来的人对西方国家深切的感受之一就包括看到他们带着耳机,沿着马路长跑的情形,也许这就是致使上述疾病的发病率不至于快速上升的原因。
那么,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界定运动?有人每天走路上下班;有人说我每天到了单位就不闲着;有人说,我回家又得买菜又得做饭,还要照看孩子,很累了;也有人说我每天打拳、练剑。我们这里说的运动应当是“有目的的,为了提高身体素质也进行的有一定强度的身体锻炼”。从这个定义来说,“走路上班”、“做饭做菜”、“在单位忙”等都不能归算到“运动”的范畴中来。当你进行有目的的锻炼时,你的心理状态、内分泌状态以及你的心血管功能都在同时发生着适应性改变。而被动的体力消耗不会引起良性的适应反应。所以说,所谓健康的体育运动是指通过活动全身或肢体,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活动的行为。事实证明,在所有疾病预防手段中,运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