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防与救治系列19-排泄(2)

(2013-06-12 19:26:22)
分类: 预防与救治系列

    (二)排大便

   “大便”被人们普遍认为是最脏的东西。实际上,它是我们吃进的食物中不能被吸收的残渣。我们经口吃进食物后,首先经过食道进入胃,在胃酸的作用下进行第一步消化,然后再进入小肠,在碱性肠液和来自胰腺、胆囊的消化液的作用下进一步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这些可吸收的物质在小肠被逐步吸收,而食物中存在的纤维素和其他不可吸收的物质在肠道内进一步向下运动,经过大肠把水吸收后,结成软块,经直肠、肛门排出体外,这就是“大便”。因为在结肠和直肠中存在着很多细菌,所以粪便中也有大量细菌,这也是我们认为它们“不干净”的原因。

食物或粪便在肠道内运行的动力是什么?是肠道的自然蠕动。肠道以每分钟35次的频率缓慢向下蠕动,推动着食物“下行”。这种下行是指从人体的头侧向脚侧的移动,而与我们的体位没有关系。如果蠕动过慢,食物就会在肠道内蓄积,如果完全不动,食物就会完全停顿在胃肠中,形成阻塞。这在医学上称之为“麻痹型肠梗阻”;如果蠕动过快,食物没有经过消化和吸收快速通过肠道,含有大量水分的粪便从肛门便出,这就是“腹泻”。排便过快、过慢对人体都有负面影响。

排便过快常常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多数情况下是由于我们吃了不洁食物,引起肠道的刺激或感染,人体为了清洁肠道而产生的自发性反应。此时,人体会向肠道分泌大量水分,帮助“冲洗”被污染的肠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拉肚子”或“腹泻”。此时最大的问题是人体水分的丢失,以及伴随的电解质的丢失。当不洁食物或感染被清除后,腹泻自然会停止。从这个角度看来,如果出现腹泻就吃止泻药物是错误的,常常把应当排除体外的细菌或污染物人为“留在”肠道内,反而引起感染的加重。所以,“一吃就灵”的止泻药物还是小心使用为好。

排便过慢可以是病理的,但更多是生理性的或习惯性的。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肠道的蠕动会剧减减慢,食物残渣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更多地吸收,使得粪便变得更加干燥、硬结。如果我们不及时排便,会导致粪便中的水分被进一步吸收,使粪便变得越来越干燥,最后形成粪块。这些干燥的粪块由于其变形能力很差,所以非常不易被排出体外,造成更多的粪便积存在肠道内,最终有可能导致肠道阻塞——“阻塞性肠梗阻”。年迈的老人由于肠道蠕动减弱,排便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发上上述问题。此外,干燥的粪块还对直肠壁的压力增大,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血管局部膨胀,这就是所谓的“痔疮”。粪便阻塞肠道后还可以引起腹部压力的增高,影响我们的呼吸运动,对有慢性气管炎的病人这种作用尤其明显。中医说:“肺与大肠相表里”可能就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本人不是中医医生,理解可能不全面)。所以,养成每天固定排大便的习惯是防止肠道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痔疮的最好方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