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在可以说了——SARS故事5:发热门诊的诞生

(2013-03-09 21:56:36)
标签:

杂谈

分类: SARS故事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在病房楼的北侧。当年设计时因希望急救车转来的病人与走来(包括自驾车来的)的病人分流,所以留了两个入口:急救车入口和病人入口。急救车入口前有一个雨搭,是为了防止上下车的病人时被雨淋着用的。雨搭下面有两个门,一个是急救病人的入口,另外一个是大楼逃生通道的出口(楼梯间)。这个雨搭下面的空间和这个楼梯间,就是全国第一个“发热门诊”(当时的名字叫做“发热呼吸筛查急诊”)的诞生地。这个“发热呼吸筛查门诊”是因为临床需要设立的(名字是随便起的),可是后来却变成了一个的“亮点”被推行开来,以至于“亮”到现在依然没有熄灭。

……

一个接一个的发热病人来到协和,一个接一个发热病人被隔离。“非典”的诊断标准太含糊了:“发热,白细胞不高或降低,有呼吸道症状,肺里面有影子(X光胸片)而且进展快”。符合这样标准的病人其实很多,在平时就很多。

“非典”很快从一个医疗问题转变为社会问题了,如果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医院将不但承受经济损失,还要承担社会压力。

医院急诊科是一个急性发热病人最多的地方,而“非典”的第一个症状就是急性发热(体温高于38.5℃)。但是,除了发热病人,急诊科还有很多其他病人——胸痛病人、腹痛病人、外伤病人,等等。为了防止出现医院内(人民医院的急诊科已经出现)的交叉感染,协和急诊科在前面提到的空间临时开放了一个诊室,起名为“发热呼吸筛查急诊”。在这里安排了专门的医生,外面雨搭下露天的部分用于病人候诊,这样可以通风,里面的楼梯间就是临时诊室。在这儿工作的医生视同在隔离区,需要严格防护。这样实施了数天,直到后来的某一天,一个领导来视察慰问,肯定了这个做法,并作为“亮点”推广到了其他医院,甚至全国。

不知道哪一天,一个正式文件下达,指示医院要建立独立的“发热门诊”,而且需要按照传染病法相关规定设计流程。这样的规定其实作为医生的我们是反对的,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没有人敢不照章办事,因为一旦出现院内感染,大家都“吃不了兜着走”。于是,协和医院在教学楼后面选了一块空地,设计出了有清洁区、缓冲区、诊区、留观室及X光室、检验室和收费室的设施齐全的发热门诊。这个发热门诊更是成为全市的典范。很多医院到协和医院来参观、学习,我们有清晰的流程,有合理的分区,有完备的抢救能力。协和医院发热门诊一直归急诊科管理,而急诊科一直指派我管理发热门诊,一晃就是9年。尽管在“非典”以后,我们很多医生,包括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呼吁取消发热门诊,但是,没有人敢作出这样的决定。随着而来的“禽流感”、“猪流感”更是让大家不敢提取消发热门诊的话题。任何一个医疗问题,往严重了说都容易,但如果说“没事”,这个人可能要倒霉。在临床如此,在医疗管理上也是如此。

今天,协和医院的发热门诊已经归属于感染科。

但说实话,我实在不能认同发热门诊这样的建设。其一,每年只有不到40%的急性发热病人在发热门诊就诊,达不到隔离发热病人(包括传染病人)的作用;其二,凭在发热门诊能够得到的病人资料,医生很难确定病人是否是传染病;其三,巨大的投入往往使医院应付其事,常常是在发热门诊做一个登记,然后就让病人去普通急诊了;其四,很多发热门诊没有影像功能或药房,病人不得不到普通急诊照片子或取药,这起不到隔离传染病的作用;其五,很多病人因为害怕发热门诊内的传染,来诊时特意吃退烧药,然后到普通急诊看病,反倒迷惑了医生。在我管理发热门诊期间,发热门诊的医生没有及时发现一例有传染性疾病的病人,相反在普通急诊的抢救室倒是见到了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结核,甚至霍乱。因为这些病人很重,被其他医院转来,进入抢救室。在医生检查后,确定了他们是传染性的疾病,然后才安排隔离、转诊和消毒。我们的发热门诊不过是急诊科一个独立的诊间,帮助忙碌的急诊科分流掉一部分急诊感染的病人而已。

目前,各个医院的发热门诊还存在着,看起来我们很重视传染病,但却造成普通急诊科某些医生的防范意识淡薄,因为他们想当然认为传染病在发热门诊。他们恰恰不知道,发热门诊是最安全的地方,而普通急诊科才是危险的,因为传染性的病毒感染常常使病人很重,被直接送到急诊或抢救室。

作为急诊科医生的我,依然建议取消发热门诊,同时在急诊科建立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的机制。但时至今日,发热门诊依然屹立在各个医院的院区内,各医院依然为每天5-20个病人(甚至更少)承担着巨大的医疗投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