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协和急诊故事之 1

(2011-12-01 22:38:53)
标签:

诊区

分诊台

急诊科

生命体征

急诊室的故事

杂谈

分类: 协和急诊故事

    好像自从有急诊室就有了“分诊台”。

   “分诊台”是分诊护士工作的场所。“分诊”就是将前来看病的病人进行分类,以便使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疾病的医生,并在合适的时间内进行诊疗。

   

    分诊可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在几年前,除了把病人分类,“分诊台”还承担着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阻止“非急诊病人”到急诊室来看病,以便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那时的分诊台是有“权威性”的,而急诊护士更是“判官”。

    我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工作时,分诊台也是我印象最深的场所之一:一个一米五左右的深褐色半圆形台子,右手边开着一扇门,左手边是一个桌面,上面摆着与各个诊室通话的对讲机。台子上面是有机玻璃制成的半圆形挡板,下方开着一个拱形的口。这是护士与病人交流的通道。台子里面能够容纳一个护士工作。她的任务就是给病人登记,并根据病人的主诉(病人的主要不舒服)把他们安置到不同的科室。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矛盾的是在护士的头顶高悬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到:“急诊就诊标准:1.急性发热 38.5℃以上 2. 各种急性疼痛 3. ……”这块牌匾使护士的工作变得简单而复杂了。简单的是她有了一个参考标准;复杂的是她经常因为这个参考标准导致被投诉。

    分诊台前永远拥挤着大量的病人。因为只有一个小窗口,病人常常为了让护士听清楚自己在说什么而不得不弯下腰,撅起屁股。

      一个病人来到分诊台前,对护士说:“我挂个号。”

      “怎么不好?”护士问。

      “发烧。”

      “多少度?”

      “39度”。

      “试个表吧。”

      ……

     “你这个看不了,明天看门诊”护士说。

     “为什么?”

      “不到38度5”

      病人哀求“我出来时吃了一片退烧药,求求你了,护士,你看我都来了,这大半夜的。”

      “不行……”

     唉,这个病人真的“不懂规矩”,来看病自己还吃退烧药?!

    病人不高兴了,病人生气了,病人愤怒了,病人告到了院值班室。值班室的领导或老师打电话过来:“哎呀,病人也不容易,就给他挂号吧。”护士委屈:“你们做好人,让我们背黑锅。”

   这就是以往的分诊台。除了把关,分诊护士的另外一个任务是“分派”。

    “肚子疼?上边下边?……去外科”

    “…去内科”

    “…去神经科”

 

    “说不清哪儿不舒服??看不了”。

    病人倒地猝死……

   分诊台永远是急诊室第一个接触病人的场所,是“急诊战争”的最前线。除了和病人的直接矛盾和冲突外,有些医生的问题也转嫁到了分诊护士头上。

    有些科室的医生不是固定在急诊室盯班的,他们在病房或医院的其他区域活动。当急诊室有病人时,护士会通过电话或BB机进行呼叫。此时病人就需要在急诊室等候。虽然有规定医生应当在多长时间到达,但这短短的等待对病人和家属仍然是度日如年,总觉得特别漫长,他们希望医生立即出现。这时他们就会频繁询问分诊护士:“医生怎么还没到呀?他什么时候来呀?”如果病人等得不耐烦了,就会和护士“干一仗”,把医院骂一顿。然而,当医生飘然出现的时候,病人和家属好像没有事儿了,因为他们也知道,这是要给他看病的医生,不能在还没有看病时,就把关系“搞僵”。留下来的,就是把眼泪往肚子里流的分诊护士,因为她实在太冤了。

    今天的分诊台已经不再是老样子、老功能了。窄小的台子变宽大了,高高的挡板被去除了,留下了广阔的操作平台,也使病人及家属能够没有遮挡地与护士“亲密接触”,登记本被计算机取代,头顶上的告示牌不见了,更重要的是多了为病人测量生命体征(脉搏、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机器。这看是形式上的变化,其实体现了二十年来急诊医学观念上的更新。

    现在医院不再会以“你不是急诊病人”而把你拒之门外。只要你来到急诊科,医生就会为你诊疗,因为你来急诊一定会有“一个需要解决的紧急医疗问题”。分诊的目的是帮助医护人员确定眼前的“紧急医疗需求”是否有即刻危及生命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二级分诊体系出现了。首先是通过病人的主诉和测量生命体征确定病人是否有危险,来决定病人的就诊区域——应当在抢救室就诊(立即就诊),还是可以在普通诊区等候就诊。对于不需要抢救的病人,才会根据初步判断的可能疾病分配到不同的医生面前。

    分诊台的改变是急诊医学观念“革命”的结果,急诊医学的观念是“支持病人生命,减轻病人痛苦,为后续治疗奠定基础”。

    有人说现在医院急诊科对病人“来者不拒”是经济利益作怪,是造成急诊科病人多的原因,这的确冤枉了医院和急诊科,因为病人的紧急情况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不经过医生的检查,我们不能排除任何病人有潜在危险的可能性。也有人看到有些比自己后到的病人得到了医生的优先诊治而觉得不公,这是对急诊的体系不够了解的原因。急诊科不是一个完全按照“先来后到”看病的地方,应该是“在同等级别病情的情况下按时间先后”进行诊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紧急医疗”的理念,而这个理念的临床起始点就是矛盾最为集中的“分诊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