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怕死”与“珍惜生命”

(2011-11-30 16:3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临床心得

有一位朋友,近来心情特别郁闷,以至于出现身体的很多不舒服。来检查却发现什么都很正常。闲聊之余,我感觉到她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使她“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以至于影响到身体的感觉。我安慰她,不要这样,应当“笑对人生”。当她听到我对待死亡的态度是“顺其自然”的时候,她问我:“你不怕死吗?”。我说:“你怕,不一定不死;你不怕,不一定死”。她又问我:“你怎么这么乐观哪?我就做不到。”我说:“世界多美好呀。”她说:“是呀,所以我怕死呀。”

说的有道理,我无法回答了。

面对美好的世界,人们表现出了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行为、举止。因为世界美好而珍惜生命,这是很多人的表现之一。他们生怕有意外让他们远离这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世界。他们传承了道教的理论和实践,在努力养生,努力感觉着身体某处的细微变化,生怕患上“不治之症”。结果他们制造出了很多“臆想”出来的症状。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体察自己身体上,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看医生上,把大量的金钱放在保健品上。但他们此时并没有精力、时间来体会他们认为美好的世界。他们无暇欣赏晨曦与晚霞,他们无法体味春华与秋实;他们不会感受离别与欢聚,他们也不能品味失败与成功。他们就想着一件事——如何长生不老。就像一个作数学的孩子,咬着笔头在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一样,他已经偏离正常做事的轨道。

热爱生活、热爱世界是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是应当提倡的,但如果过分关注生命的长短就可能导致我们“本末倒置”。有人说:“我们无法把握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把我生命的宽度”。这是我及其赞成的观点。作为一名急诊科医生,每天我们都面临着生、老、病、死。正因为这样的环境,让我更加体会到人生的不可预见性和短暂。生与死的交替常常在几分钟内完成。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当“珍惜生命”。既然我们不知道死后我们去了什么样的地方,我们何不多花点时间、精力来欣赏身边的世界?我们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体会自然的美好,去感受亲情的安慰,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如果说人从生到死的过程的起始和终点没有什么区别的话,我们比较的恰恰是每个人这个过程的不同,而我们应当珍惜的也恰恰是这个过程带给我们的经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