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和自由
(2022-12-20 17:16:35)| 分类: 生活 |
高中课本里有一篇文章叫《包身工》,文章里描绘了一群被资本疯狂压榨、掠夺,身世悲惨不堪的女孩子的形象。文章以大量触目惊心的事实,严谨又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一幅惨无人道的、非人的生活画面,至今读来,在给人以振聋发聩的感觉同时,仍让有些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我曾问过学生,文章里的什么内容让你感觉最震撼,最无法接受?所有人的回答都是:失去自由和尊严。
是的,十五六岁的孩子们,眼里最震撼的,心里最不能接受的,不是粗劣的饭菜,不是恶劣的居住环境,不是动辄被打骂的糟糕境遇,而是失去自由和尊严。
甚至有的同学举例,在监狱里,你也可以吃饭、睡觉,为什么你绝对不愿意,就是因为失去了自由,无法保证尊严。
裴多菲早就写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是生而为人的最终追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尊严,往往附着在其后,成为精神的底线。
为什么你给了孩子充足的物质条件,无尽的呵护与关怀,他们有时候却并不领情?为什么富裕优渥的家庭,不一定让孩子感到快乐?贫苦清寒的人家,子女也可以健康成长,一样能感受到幸福温暖?
为什么你给对方买这买那,满足他或她无限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赢得对方的爱与感激?为什么许多人能共患难,却不见得能够一起守候富贵荣华?
因为,最本质的和谐不在物质的丰富与否,而在于精神的自由与丰盈,在于尊严的被呵护与理解。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那是因为经济不足给家庭诸多的限制,不能随心所欲过好生活。但是富贵人家不见得能百事乐,同样是因为经济的富足满足了一定程度上的欲望,不见得能够让对方感受到精神上的快乐与自由。
如果你给予孩子很多很多的时候,却限制了他的自由,并且用高高在上的态度,赏赐的心态俯视他们,那么即使再多的礼物和金钱,也无法赢得孩子的喜爱和爱戴。
如果你给恋人无尽的爱的同时,却一厢情愿地只从自己出发,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对方的身上,让对方的感受不到尊严和自由,那么你即使给了他全世界,他也只会感到压抑和痛苦。
没有给与对方尊严和自由的爱,是一场画地为牢、紧箍咒般的囚禁。即使附着着鲜花,打着爱的名义,最终也不过是强人所难,只能招来反感和叛逆。
不要相信所谓囚禁爱,这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就是自由;这世上最珍贵的礼物,就是尊严。
我们可以活得粗糙,但是必须能够享有自主,自由自在;我们可以有些窘迫,但是必须保障拥有尊严,获得尊重。
所以,我们召唤平等,我们呼唤理解,我们需要沟通和交流。
请尊重每一颗幼小的心灵吧,用平等的姿态和他们相处,倾听理解,给他们爱的同时,也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
请尊重你的爱人或朋友吧,不能因为关系亲密,就对对方理直气壮无限要求,这是把重重枷锁套在彼此的关系上,最终只能分崩离析。
同样,那些十五六岁的孩子为什么会感到自己和《包身工》里的女孩子境遇相似,心有戚戚,是不是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也要多多反思。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立的个体,请给予他们多一些自由,更多一些真正的尊重。
祈祷!祝福儿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