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沟通
(2022-12-18 09:04:23)| 分类: 生活 |
今天在微博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你抱着要孩子听话和服从的目的去“沟通”时,已经不是“沟通”,而是“说教”了。
这句话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我们总说要好好沟通,但每次的沟通效果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的沟通并不是本着尊重对方、倾听对方的声音的目的去的,而是早就预设立场,想要说服对方,甚至是为了证明对方是错的,这种单方面的输出,不是沟通,是说服。
沟通的本质是在双方之间打架一座桥梁,连同一条小路,应该是指向双方的,应该是有来有往的,而要达到这一点,需要的更多的是倾听对方的声音,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理解对方,然后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解决方面,不仅仅是要求对方怎样怎样,更多的是自己的妥协,如果你带着强硬的态势上场,不说态度上对方很难接受,就是你自己,如果对自己要做的妥协没有一个心理预期,恐怕最终也达不到双方沟通的目的。
所以,沟通这个词看似简单,但是要真正实现并不容易。
为什么在婚姻中,我们总是用吵架来代替沟通,不仅仅是因为那样更能宣泄情绪,表达自我,输出观点,更主要的,那是对自己观点的一种维护和不妥协。为了不让自己受伤害,就伸出更尖锐的利爪,与对方针尖对麦芒,从而刺痛对方,让对方臣服;揭开对方的虚伪面具,让对方原形毕露,从而一棍子把他打趴下。
这当然要比沟通爽快的多,也简单的多,更主要的是,这样就不用自己妥协,接受一些自己不能接受的,从而保护自我,不受委屈。可是,对方又何尝不是这样想呢?所以战火燃烧过的地方,总是寸草不生,受伤害的不仅是彼此,还有波及到的其他人。
为什么在亲子教育中,我们总是用批评来代替沟通,不仅仅是因为那样我们可以高高在上,维持自己的权威,更主要的是,那是最简单最不用苦心思考的方法,还有什么比“棍棒之下出孝子”更容易做到的呢。与其用殚精竭虑的换位思考和累人累心的倾听来与对方共情,不顾对方感受地打骂和指责岂不是容易轻松的多,如此再能让孩子事事听话,成为一个傀儡式的言听计从的“好孩子”,那岂不是事半功倍?从此十几年的亲子教育都轻轻松松地就完成了?
可是,世界上哪儿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弹簧越压,反弹力越大;说教打骂越厉害,将来孩子的逆反越严重,问题出现越多。作家写文章还要华美之后的朴实,精巧之后的朴拙,天然去雕饰的形成首先来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雕琢,孩子当然也是如此,要想真正的放养,要想以后轻松自如,你必须先经历苦思冥想、惨淡经营,必须有孜孜不倦的努力,才能有之后轻轻松松的成功。
简单粗暴从来都与愚蠢画等号,真正的沟通也要精心绸缪。用最真诚的态度,倾听对方的心声,不夹杂家长的私心,没有心里预设,才有可能真正读懂
孩子,理解孩子,从而收获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沟通不等于说服,要想有效,光学习一些话术和沟通技巧是没用的。沟通是双项的,感情真挚是基础,姿态平等是前提,理解对方是yuanze,信任对方是核心。如此,才能进行一场有效的交流。
祈祷!祝福儿子!心心想事成!万万事如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