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朋友

(2022-12-17 09:52:25)
分类: 生活
可能是因为我早年的价值观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我对朋友的理解也是书本式的、带着无限的浪漫主义色彩。
少年时期最喜欢的两句就是“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和“士为知己者死”,古人那种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心灵相吸,身无彩凤双飞翼的心有灵犀,为酬知己生死以之的心灵与共,在一步步传奇中吸引着我,影响着我。
所以,很小的时候和邻居小女孩一起玩耍,谁输了打谁一下。我赢就只轻轻打她一下,我输了她就会用了地打我。一次两次,每次都这样,等到后面,她大概以为我是个傻子,打得就更欢了。她不知道,我只是把她当做好朋友,好朋友就应该一切为对方着想,我怎么舍得用力呢。
为了这件事我委屈了很久,我并不是真的傻子,我知道自己的一片真心被嘲笑被践踏,可是我最伤心的是,这样的朋友还能算是朋友吗?所以,这段友谊很快就结束了,到后来,虽然是最近的邻居,我们连点头之交都没有了。长大后她的结局并不算好,不知道与她的性格是否有关,但是我却并没有从中吸取经验,我还是用自己那可全心全意为他人着想的心去交朋友。
自然,朋友是很少的。而且后来一路上学,在宿舍里交到的朋友,都是三个人一起。我想,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注定不能和一个人相知相交,形影不离。因为我太认真,太用心。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无朋。
因为太过用心,就会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斤斤计较。就会不知不觉讨好他人,不知不觉委屈自己。偏偏又达到不了无怨无悔的地步,那么,当对方的缺点一项项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全心全意的付出就变成了刺向自己的一把武器,必将把感情割得体无完肤。
所以,那时候的朋友都是三个人一起,可以中和,可以诉说,可以学着别人的样子去原谅,另外,三个人,也把对对方唯一的友谊指向了另一个人,在人格要求和日常相处中就不会因为过于亲密反而生出无限的矛盾来。因此,那时候,还是交了几个一起玩一起吃饭的朋友的。
等到工作了,朋友就慢慢退出了生活,同事,就取代了成年的友谊。夹杂了拉帮结派,夹杂了世俗利益等种种,朋友就越来越少,越到年长,身边就越是除家人以外,一无所有。生活的重心,基本上都用在了老公和孩子身上,不需要再去外边找情感寄托,而且,办公室里的友情,能够达到知音知己的角度的,几乎没有。
好容易有一个能说上话,能把真实的想法说说,能得到理解能够帮助自己出谋划策,可是因为一件小事,因为一些利益,甚至仅仅是因为你不再如当初那样,对她有实际作用了,转而就分崩离析了。
再加上我是一个喜欢窝在家里的,平时又过于低调,显得缺少人格魅力,围在我身边,主动追求做朋友的,一般都是在这在那有求于你的,而那些只是单纯喜欢你,知道你人品好的,也大多都是性格差不多。在一起时就联系,不在一起就彼此忘记的。
其实,也很想有一个朋友的。尤其是孩子大了,家里只剩下夫妻俩,总有想和外人说说话的时候,这时放眼身边,人迹寥寥,也是感觉有些孤单。
但是,从心里本质上来说,并不想费心经营,也不想强求,最主要的是,能听得懂自己,能和自己同频共振的,太少了。少年的情怀影响到现在,不过,还是要改变,要挑挑选选,捡着品行好、合得来的,多一点主动,多一点努力。
祈祷!祝福儿子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被穷养大的我
后一篇:学会沟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