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96、诸葛亮的三大失误(对隆中对的看法)

(2023-04-26 12:44:26)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历史文化故事
 且看鲁肃版的隆中对:

       孙权立即约见鲁肃,与其交谈,非常高兴。等在场宾客起身退出时,鲁肃也告辞而出。但不一会儿,鲁肃又被孙权悄悄领了回来,合榻对饮。孙权对鲁肃说:“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孙权又说:“我如今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

                                                   ——文字摘引于搜狗百科


 鲁肃版的隆中对和诸葛亮版的隆中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先论其一:

  诸葛亮:......,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鲁肃:“......,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

                  —— 汉室复兴的问题上,二人的看法有分歧
 那么,在远见上,更对呢?
 刘备的所谓“恢复汉室(刘)江山”,私心吗?
 诸葛亮逆势而行,勉为其难吗?


 鲁肃劝进孙权“中原逐鹿”之志,是私心吗?
 诸葛亮隆中对,确立“三分天下”之势,是正确吗?


 
 假如人人如此豪情,汉末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战乱连连,对国家和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汉末三国西晋时的内乱,百年之久,人口锐减,生灵涂炭。
 到了西晋统一时,人口不足汉朝时人口三分之一
 后来的“五胡乱中华”华夏危机,不是内部空虚所致吗?
 不要认为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就把问题完全归结于当时的责任。


 君子应该做谋于千秋万世的事啊!
 不谋名,不谋利不谋私,不为己的一得一失而偏执,爱我们自己的祖国,爱我们自己的国家人民,做壮大强大我们自己祖国的事。
 所以,对历史上的那一种所谓的“豪情”,应该要审慎对待!


 附文:
 小时候我读三国,遇到一个问题。
 “谁是好人”?

 我不解,就问年长者。
 回答:“当刘备和曹操打的时候,刘备是好人,曹操是坏人。当曹操和孙权打的时候,孙权是好人,曹操是坏人。当刘备和孙权打的时候,刘备是好人,孙权是坏人。”
 总之,刘备总是好人,曹操总是坏人。
 至于那个孙权,就是一个模棱两口之人,不明确,不确切,时好时坏,由角色所定。

 又有人回答:“三国上没一个好人,都是想过皇帝瘾的汉献帝时的乱臣贼子!”
 既然都是坏人,那么他们又错在哪里呢?


 长大了,就在思考。
 如果刘备这么一个“大好之人”,他怎么不能成事呢?
 在遇到诸葛亮之前,还被人撵得像个“丧家之犬”一样呢?
 就是有了诸葛亮,为什么他手下的人才,还是“屈指可数”呢?“蜀中无大将”呢?

 后来,我又无比感叹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连本可以烧死司马懿的那场大火,也因突然天降大雨,救了司马懿父子三人一命。
 真的是“司马懿命不该绝,诸葛亮天不相助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我最爱读,最喜欢的诸葛亮的名言。
 学习古人的精神,不以今人的视角要求古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