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诸葛亮的三大失误(二、失街亭,诸葛亮实际上也有一份责任。)

(2022-11-03 15:00:21)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历史文化故事
 二、失街亭,斩马谡,诸葛亮实际上也有一份对北伐失利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一部分、拨开《三国演义》给历史带来的迷雾。

 
 结果,马谡只知死搬兵书教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不听从部下王平的正确建议,把军队安排在街亭沿线的山坡上,结果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结果,蜀军进退无路,只能撤退,同时丢失了南安、安定、天水三城。街亭,古地名,又叫街泉亭、街城,在今甘肃省庄浪东南。
 战后,诸葛亮为了申明法度,挥泪斩马谡并且自贬三级,行丞相事。

此战的后果严重,不但使蜀国损失了智谋之士,更重要的是:

魏国在原本防守空虚的西线部署了很多的兵力,使蜀汉从此失去了奇袭魏地的机会,此后诸葛亮伐魏再也没有建树。   

                                      ——   资料引自于搜狗百科



 感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在历史上是被看成是:

 诸葛亮为了申明法度严明军纪,挥泪斩马谡。

 并且把这一历史事件,看作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的典范。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非常巨大人们也就有了约定成俗的基本概念。

 诸葛亮在失街亭,北伐全面失利后,能够主动的向蜀汉后主刘禅请求:
“自贬三级,并代行丞相事”,这种自我惩诫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应该说,诸葛亮的这一勇于承认己的错误,敢于担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让人钦佩的!
 这种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为了吸取街亭失守的经验教训:
 诸葛亮今后每逢大战的时刻,必定要亲自坐镇其中,这些都表明了诸葛亮有着能够知错能改,虚心诚恳的崇高品德

 我们在分析历史时,既要承认史实的客观公正,也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探讨历史。
 
 在《三国主义》中,罗贯中为了创作小说的需要,把诸葛亮塑造成是一个足智多谋的,神机妙算的,近乎于神一般的人物。
 这是在文学艺术上创作的需要。

 为了突出诸葛亮智慧形象。
 就艺术上的创作加工虚构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借东风”等等故事。
 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形象,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尽量避免提及诸葛亮在军事上所犯的过错和失败。

 失街亭,北伐的全线失利,是诸葛亮一生的在军事指挥艺术上的一场大败。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为了抵消诸葛亮在这一方面的失败负面形象,就剧情反转的,特意虚构补充上去了一部戏“空城计”。
 并在“空城计”中,把打败他的曹魏军主帅司马懿,写成是在诸葛亮的面前,自叹不如的一幅狼狈相。
 
 司马懿能够在战争中,一眼就看出蜀军的最为薄弱之处,并通过夺取街亭,进而一举扭转对己方曹魏军的不利局面,足已看出这个人物的不同凡响,论智慧他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人物。


 罗贯中这样写的目的,是想告诉人们,在智慧的诸葛亮面前,司马懿的这一场胜利,只是凭幸巧和佼幸而得来。


 褒扬诸葛亮,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也就需要刻意贬低马谡。
 这样就造成的感觉印象就是:
 失街亭的责任,完全是在马谡。(在三国演义中,这种片面的态度,刻意贬低的不是马谡一人。
 
 经过《三国演义》上的一番渲染:
 马谡这个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人物形象,也就更加深入人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