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2012-08-11 13:27:42)
标签:

采石文化

更是艺术

残山剩水利用

有别于花山石窟

杂谈

分类: 随笔小品

http://s14/middle/8e56f284gc6f6cb6984bd&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吼山风景区

门缝里“读”绍兴人(6

心态阳光006

想问问到过绍兴旅游的朋友,你有否去过东湖、吼山、柯岩和羊山这些景点?也许没有。因为绍兴的人文旅游资源实在太丰富,这些景点就会成为你旅游的盲区,尽管它们都离市区只有咫尺之遥。

如说自然风光,这些景点没有名山异水,没有险峰奇谷,高不过百米,大不过百顷,无非是些“残山剩水”而已。但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它们有一共同特点,都以石奇而出名,且原先都是绍兴先民的采石场,是采石板给采出来的风景点。这就不同寻常了。东湖,是汉代之后的采石场,先民们经过千百年的凿穿斧削,上挖下掏,形成高达五十余米的悬崖峭壁和深入地下四五十米的深渊,积水而成。以奇石、奇洞构成奇景,崖壁、岩洞、石桥、湖面巧妙结合,极有江南园林特色,如同一方巧夺天工的水石大盆景。而吼山,则是先民们以整座的山体为原形,鬼刻神镂,制作而成的一座精美的山石盆景,有“江南武陵源”之美誉。这里山秀石奇,潭深水寒,相映成趣。更有“棋盘”、“云台”两石,上粗下细,凌空兀立,高可30余米,上有巨石横空,恍如天外飞来,堪称奇观。柯岩风景区和羊山风景区,也同样是集绍兴先民千百年的智慧创造出来的杰作。柯岩的云骨和羊山的石佛更像两件精美的工艺挂件。云骨30余米,底围仅4米,倒立如锥,婷婷娉娉,上有千年古柏,虬枝横斜。这个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就是以“云骨”为基点而徐徐展开的。羊山石佛,是利用一座孤岩,开凿石窟,窟内留石凿成的一尊弥勒石佛,面慈目祥、气韵生动,极似旅游景点常可以买到的弥勒挂件。羊山风景区就是以石佛为中心开发起来的。

http://s8/middle/8e56f284gc6f8574d4d27&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柯岩石佛

绍兴采石行业兴于汉代,有2000年的历史。因为他们懂得,石材是一种(当时)最低碳最环保最牢固而又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兴修水利、修堤作岸、筑渠引水、造桥铺路、建房砌墙,处处都需要石材,所以绍兴的采石业一直都十分发达。也正是采石业的发展带来了绍兴桥文化的繁荣与发达。

不过,绍兴先民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想到的不仅仅是石材的实用价值,而是更深一步地想到了采石过程的艺术价值,即不仅仅考虑到石材的用途而重视开采的技术,而进一步想到了审美的需要而注意了开采的艺术。

我曾游历过安徽的“花山石窟”,那也是因采石形成的古代遗址,据说开凿于西晋年间,距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洞内斧凿之痕历历可见,采石记录还清晰可辨。它与绍兴先民采用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采石理念与采石方式。从技术上讲,洞窟式采石比之于绍兴先民的露天采石,有以下优点:1.它不破坏植被,对山体表面并无损伤,不影响环境观感;2.它相对高效,直接挖洞开采石材,节省了挖去表层植被的时间与劳力;3.它有利于开采,在洞窟里作业,可以风雨无阻,免于酷暑与寒冬之苦。于是,凭借着新安江发达的水上交通线和1700多年的漫长历史,可以把36个洞窟的石材消化得无影无踪,而给低智商者留下了“千古迷窟”的口实。

然而,绍兴先民的超越之处在于他们还有特别的艺术细胞,在于他们除了采石的功利目的之外,还追求着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重视它的审美价值的利用。而这一理念的形成也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概是由于他们在采石的过程中发现了对自然造成的破坏,影响了环境的观感,所以才想到要进行补救,要对“残山剩水”进行利用。所以才处处注意了综合的构思与设计,才讲究了用艺术的方法去确定岩石的去、留,讲究了岩石的造型和相互搭配,追求整体的艺术效果。因而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绍兴先民的采石,不仅是一种技术,更像是一种艺术。但倘若这些理念仅仅体现于东湖、吼山、柯岩、羊山四个采石场的其中一处或两处,还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偶然,而在四个采石场同时出现,就只能看作是一种必然了。尽管这些采石场作为景点的开发还是后来的事,但极是先民们有意埋下的伏笔,至少事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应当感谢勤劳而智慧的绍兴先民们,因为有了他们的艺术细胞,才有了东湖的石洞、吼山的云台、柯岩的云骨和羊山的石佛,才给今天的子孙后代留下了这份宝贵的人文景观、这笔无价而且永久的精神财富,才让今天的绍兴多了一层底气、多了一份魅力、多了一种吸引人气的元素。                                  2012.8.10.于雅士阁

与本文相关博文:

门缝里“读”绍兴人(1)从台门识秉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6f28401015qvj.html            

门缝里“读”绍兴人(2)说说“隐忍以成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6f28401015tzk.html

门缝里“读”绍兴人(3)再说“慷慨以复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6f28401015x32.html

门缝里“读”绍兴人(4)这一方文化沃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6f2840101600j.html

门缝里“读”绍兴人(5)由吵架看心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6f284010163gk.html

门缝里“读”绍兴人(7)饮食文化中的思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6f284010168xz.html

门缝里“读”绍兴人(8)酒文化中的品性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e56f28401016bnz.html

http://s14/middle/8e56f284gc6f6d425560d&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东湖风景区

http://s15/middle/8e56f284gc6f6d6e16b6e&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柯岩云骨

                     http://s15/middle/8e56f284gc6f6e6ed41ce&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http://s15/middle/8e56f284gc6f6e90778fe&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http://s8/middle/8e56f284gc6f6d8ca5387&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吼山“棋盘”、“云台”


                     http://s15/middle/8e56f284gc6f6d9cbc6ce&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羊山风景区

http://s8/middle/8e56f284gc6f6dc20dd87&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柯岩石佛

http://s9/middle/8e56f284gc6f6dd5157e8&690 /心态阳光006" TITLE="门缝里“读”绍兴人(6)——采石文化中的智慧  /心态阳光006" />

 ※吼山风景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