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隔代育儿优势弊处注意点杂谈 |
分类: 家庭生活 |
http://s4/middle/8e56f284gc528fb2e37c3&690
“隔代育儿”话利弊
心态阳光006
上下学的当儿,路过现在的幼儿园、小学乃至初中学校的大门口,都会看到一排排接送孩子的队伍,其中大部分是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可见当今社会“隔代抚养”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父母都忙于工作,老年一代便责无旁贷地担当起了养育后代的任务。在解决年轻父母后顾之忧的同时,也充实了老年生活,解除了赋闲的无聊,有了精神的依托。
由此,关于“隔代育儿”利弊的讨论便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话题,需要引起关注与思考——
“隔代育儿”的利:
隔代育儿的养育主体一般都到了接近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年龄,他们有充裕的时间来陪伴小孩,比起年轻的父母,他们有两个明显的优势。首先,他们耐心而且细致。在生活上的照料会无微不至,对小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体贴入微。其次,他们经验丰富。因为他们自己有过养育小孩的切身体会与长期以来在观察中积累获得的他人经验,所以更懂得小孩的生活起居、衣食料理,更懂得怎么去呵护。一天要吃几顿饭,早吃什么,晚吃什么,点心吃什么,都会安排得井井有条;什么时候该穿什么衣服都会考虑得无微不至;小孩身体不适,着凉中暑、感冒发热、消化不良等等,只要稍有预兆都会见微知著,迅速察觉,及时采取防患或治疗措施。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统一的,“隔代育儿”也不例外。它有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与弊处——
“隔代育儿”之弊:
1.老年人与小孩的心理差异太大。小孩子富有朝气,老年人则有暮气;小孩子童趣横溢,老年人则常常寡淡无趣;小孩子活泼好动,老年人则爱宁静文气;小孩子做事喜欢创新猎奇,老年人则喜循规滔矩;小孩子常会把家里弄得杂乱无章,而老年人则喜欢整齐清洁。观念上的冲撞自然会引起行为上的矛盾。作为长辈的教育者必然会以其自身的爱好、习惯、心向去影响孩子,并渗透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之中,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暗示和引导作用。久而久之,孩提时代的那些应有的特征会被过早地磨蚀,而老年人的暮气则会被慢慢地熏染。
2.束缚孩子的活动可能是“隔代育儿”的最大弊病。由于心理的老化,更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关系,老年人自己行止渐趋缓慢,反应渐趋迟钝,因而他们就更喜欢孩子乖巧听话,甚至希望能像木头那样顺其摆放,因为这样就可以省心省力。有了这种心向,就极可能有意无意地控制孩子的行为,束缚孩子的活动。而这恰恰是对孩子身心发育最大的危害。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男孩子更是如此,小孩子的身体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发育成长的,他们的心智也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发育起来的。不活动的孩子不会很健康,不活动的孩子也不会太聪明。可以这么说,活动是小孩子身心发育的原动力,束缚孩子的活动就等于束缚了孩子的身体和心智的发育。
3.不接触父母的气味可能留下严重的缺憾。人与动物一样,父母的声音、气味和行为的影响是孩子健康成长重要元素,并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这一点早已被科学研究的结果所证明,此不赘述。由于“隔代育儿”,父母与孩子的直接接触明显减少。孩子很少听到父母的声音,嗅到父母的气味,看到父母的身影,这种“无补性”元素的缺失留下的缺憾,将是久远的,或将是终身的。
鉴于以上描述,“隔代育儿”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弥补其自身的不足,以更好地彰显其自身的优势——
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束缚太多。小孩需要自由,需要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活动环境。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止束缚孩子的活动,规矩不要太多。要给小孩提供合适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尽可能满足孩子对于玩具的需要,丰富其活动内容,保证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要尽量挤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在玩乐中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要容忍孩子因乱摊、乱丢、乱放、乱涂造成的杂乱现象;要包容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出现的过错,譬如损坏玩具、做错事情等,要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学会改正错误;要引导孩子的活动兴趣,不断创新活动内容,规范他们的活动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