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湘湖古韵之湘湖古溪

2025-03-11 18:59:43
标签: 家乡

湘湖古韵之湘湖古溪

     这是一条普通的小溪,普通的连在省域地图上都没有标注,普通的没有名字,哪怕就是在这条小溪流经的村庄的人,也没有人能叫出小溪专属的名字,也就是说,她根本就没有名字,从来就没有。这里的人,有时为了指名小溪,都叫她“溪子”。

      我暂且给她命一个名吧,叫“湘湖溪”。因为它起源于湘湖,从湘湖村中穿流而过。这样命名她最合适不过了。

     湘湖溪的第一源头的泉水是具体在哪个坑哪个坳,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她并认识她的,她是从“圳子”开始。一则在湘湖樯尾黄屋的山坳田野间,由众多的田间小圳子,沿着田埂汇聚,小圳子汇聚成大圳子,大圳子汇聚成小溪,流向下湖坑到大岒坪。另一处,在下坵坑的山坳田地间,也是有众多涓涓细流汇聚成小圳,再是由众多小圳子,汇集在田埂旁的大圳子。几条大圳子汇聚成小溪,流经刘氏祠堂门口,流经曾是“江南古民居”的墙檐下,和黄屋流下来的小溪,汇聚在大岭坪子合流一处向继续向下廖方向而流去。

    由此看出,湘湖溪流经湘湖村中的部分,形成了一个标准的小写英文字母“y”。汇聚两条小小溪的水流量后,更大水量的湘湖溪,看水量足够称“溪”了,湘湖溪缓缓而下。在大岭坪汇聚后的湘湖溪,溪两边用少量的大石条,更多的不规则石块砌成,溪宽约两米,溪深约一米多,水深十厘米。溪水时缓时急,时宽时窄,向下游潺潺而流。在经过湘湖小学段时,绕过学校,形成了一个半圆,经过“枣子树”下,往前,又汇聚一条从石塅前游下来的山泉圳子水。

 

    湘湖溪流经绕过学校后,继续向下廖方向直下。溪与古道相依,流经下廖居民区,哺育了下廖人民和浇灌了下廖村头的部分农田菜地,繁衍生息。流经下廖,流过松英公祠前面,穿流古老的石拱桥下,流向旧粮站坪后,又形成半圆,和公路相交在上桥成直角流向下桥。

     湘湖溪从上桥穿过后,在公王背第一次筑坝拦水用渠引部分水浇灌水田。主流水继续从水田旁依山脚公路流向下桥。在下桥的桥下,即天后宫旁,第二次筑坝拦水用渠引部分水到大地塅浇灌农田。桥下筑坝,在桥下还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瀑布,瀑布下跌宕成一个小小的几米见方的深潭。

      湘湖溪继续在大地塅田间直行而流,穿塅田而过到“五口塘”门口,冲出两山坳后,在下坪沿着另一山侧流向八角亭下水口。在八角亭前水口,这里第三次筑坝拦水用水渠引部分水到“下个竹岽头”小型水电站发电使用。从这里后,公路和湘湖溪就分道扬镳了,公路经过八角亭后,向大洋泉“鸭子地”而走,而湘湖溪在坝后受山阻挡,又形成直角向在两山间的峡谷,经“跌死猫”奔腾而下,形成了有“棺材”潭等大大小小深潭,继后等流向湘洋,又在大洋泉月神下汇聚成了湘店溪,流向桃溪,流向广东梅州,在潮汕奔向东海……

     一去不复返奔流到大海,这就是湘湖溪。曾经的湘湖溪更深,水更清澈干净,村民在溪中洗菜洗衣服,洗木制家具等,溪两岸的水草更多更绿,溪中的某些水缓处,有不少的鲫鱼,因为小时候经常跟着稍比我大几岁的如刘启东,刘顺金,刘兴良等去粮站后面,大地塅等看他们从溪中调回鲫鱼,也有一两次知道那些大人,用“鱼藤根”汁,或用石灰毒鱼,也有用电瓶电鱼的。到今天,人为的不保护,溪水水量减少了,溪中垃圾泛滥。村里人口增多,加上村中现代化的砖房盖的紧密,有些家庭就把化粪池的水也直接排放溪中,导致溪水发黑而且臭。小鱼小虾早就绝种了,也没有人在溪中洗菜洗衣了。

     至于湘湖的历史,我想,有水才能有人居,古有“择水而栖”,就认为湘湖溪与湘湖村历史同等,形成于明朝期,已有五六百年历史了,所以我才敢写上标题“湘湖古韵湘湖溪”。另外,从溪两岸的石头构件和横跨溪上的“三拱三垫”的古石桥也可以看出,这湘湖溪的历史也不短了。

2025/3/10厦门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