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观察物体”想到

(2024-02-16 21:57:22)

假期里,读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对于其中的几篇文章进行了深入解读。

《从三维物体到平面图形:观察物体》这个案例重点讲的是观察物体,主要是围绕第三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学习主题开展的。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对于“观察物体”,在我印象中是比较容易的一个内容,学生学起来也不是很困难。然而,在看了这一个案例后,又给了我一些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阅读,我进一步认识到“观察物体”教学方式的改变。就如书中所说,我们一般的教学往往只重视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的转化结果,忽视对转化过程的关联思考与数学语言表达,学生也容易失去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机会。回顾自己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内容的过程,确实很少去思考怎样去帮助学生建构空间想象能力,怎样将三维图形与二维图形建立联系,原本的教学基本上就是通过实物观察,动手操作去完成。

在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了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维度”。案例中多次提到了三维、二维,而学习观察物体就是把实际的三维物体的某一部分的形状描述为平面的图形。这里关于维度的认识虽说是普遍常识,但是我们的教科书中从来不提这些,基本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在张奠宙先生的《浅而不错、分而不碎,着眼于数学素养的养成——以“维度”概念为例》一文中,他提到:“维度”是一个数学概念,又被广泛应用、迁移到其他领域。数学应该把对维度概念的认识作为基本素质加以重视。在提到观察物体这一内容时,也讲到了教材只是就事论事地介绍看到了三个面,那么为什么要看到这三个面?看一个面行不行?立体图形要怎样看才比较全面?用平面图形表示立体图形有哪些优越性?也就是说,三维图形为什么要用平面的三视图来表示?这些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想象”。《课标》强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案例中也提到教学中应重视空间想象的建构过程,设置合理而富有层次的观察和想象活动,让学生从“先动手”走向“先想象”。在教学片段中,我们也能深刻地感受到“想象”的重要性,如片段中基于立体观察展开平面想象、想象一个面体会摆法多样性、想象三个面体会有些摆法的唯一性,给我们的教学打开了新思路。原来,教学确定位置可以从想象入手,减少学生“摆”的活动,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第三个关键词是“数学素养”。现在的教学已经不单单是为教而教,更多的应该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到底能带给孩子什么。简单粗暴一些,像观察物体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操作即可,甚至于说,会辨认、会连线、会画图即可。然而,我们要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教学中要多关注过程以及学生的表现,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并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进行数学思考的表达等等。

这个案例中列举了三个片段进行解读。片段1,借助模型辨认,关联观察与想象。从学生熟悉的立体观察开始,再让学生进行想象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想象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片段2,经历想象推理,体验多元还原。创设了层级丰富的观察想象活动,始终强调“想象-拼搭-验证-思考”的数学思维过程。片段3,打破“立体”,沟通立体与平面,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结合。

在看到案例中的片段时,不禁想到了在教学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时,就会做到类似的练习。题目会告诉我们用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摆的物体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要学生填出这个物体的体积是多少。这就是从二维到三维的过渡。每次在评讲这类练习时,一直都没有特别好的方法,要么就是实物演示,要么就是直接把二维图形画成三维图形。然而,当没有实物以及画图存在困难的情况下,这样的方法明显是存在缺陷的,也没有考虑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碰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现在看来,我们也可以尝试着从想象开始,重视学生空间想象的建构过程,设置合理的想象活动。同时,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强化图形想象。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疑惑。比如对于“想象”一词,一直觉得还是比较抽象的。案例中有丰富的“想象”活动,学生摆的活动也减少了许多。这便让我又想到,对于有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来说,“想象”对于他们来说,似乎难度还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更好地沟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地关系,怎样帮助他们形成想象,我还是存在一些困惑。

另外,此案例是从三维物体到平面图形,聚焦在三维物体向二维图形的抽象转化上。而案例中的片段2和片段3是让学生经历从二维视图向三维立体图形的转化。从片段上来看,此案例是不是更多的在思考如何建立三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联系?这也是有困惑的地方。

希望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更沉下心来,细细品读,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