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长,需要努力——读《成为更好的老师》有感

(2024-01-30 10:58:28)

时隔三年,又一次拿起王维审老师的那本《成为更好的老师》,随着时光的积淀,再次读来,似乎有了些许和之前不一样的感受。

王老师说,他做老师有诸多先天不足,我亦何尝不是。我的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流,也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除了读书时候爱做数学题外,似乎找不到一点做老师的优势。我也很安于现状,一切似乎说得过去就行,就像王老师说的,缺少了一些打碎自己的精神。对于他提到的“在激情快要凝结的当儿,轻轻给自己一个敲打,一点撼动,让自己不至于硬化,并始终保持向上的灵动”,我不禁扪心自问,我的豪情与激情还在吗?过去已然过去,未来何去何从?我,还能成长吗?

我想,成长,需要选择。自己从教的时间,说长不上,说短也不短。在这十几年中,我经历了很多,也有很多角色,诸如数学教师、班主任、叙事者望亭团队成员等等。然而,很多时候我还是会选择在舒适安全的行走中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似乎更多的是一种常态。而人最大的困难就是从常态中选择一种不一样的姿态。还记得放假前我们数学教导问我要不要加入名师工作室时,我还是有一些小挣扎。一方面是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精力不足,担心自己无法做好,也害怕跳出原本的舒适圈;另一方面又面临着自己教学的瓶颈,迫切需要一个契机去改变和成长,也希望自己有所改变。突然就想到了王老师说的“学会与自己死磕到底,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努力”,我想,我也应该死磕一次,与自己的惰性死磕。而在参加了卢清荣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后,我更是坚信了这样的选择。卢特也是如王老师那般有情怀的人,有着对教育的热爱,有着对阅读写作的热爱。或许,未来的三年会有些忙碌,但不让自己的行走局限于当下,打破既定的模式,让更多的人和事参与到自己的生命中来,或许才是我应有的选择。

我想,成长,需要坚持。作为教师,应该把眼光放得尽可能长远一些,把胸怀锤炼得更宽阔一些,试着在暂时带不来实际效益却有长远价值得事情上用力。坦率而执着地做好一件事情,凿一口自我成长的深井。在王老师的书中多次提到了我们的团队,叙事者望亭团队。从最初的畏难到现在的从容,一路的坚持是难以言说的。在毛家英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没有落下过一次作业,虽没有轰轰烈烈,但过程是难以忘记的。深刻地记得,每次一到周六就绞尽脑汁想素材,想故事;深刻地记得,每次写文章时词穷的尴尬;深刻地记得,自己抱着娃边哄睡边写博客的艰难日子……截止到目前,我的文件夹里一共有509篇文章,如果以一篇文章800个字计,估计有四十万字,这个数字确实也有些震撼到我。这份坚持,虽然没有带给我太多“好处”,但是那份从“迫不得已”到“心甘情愿”的不知不觉,那份依旧保有的情怀,却是我永远想珍藏的。然而,自己的这份小小坚持,在看了王老师的坚持后,又惭愧了不少。他给自己定下“每天一篇教育叙事”的任务,完成了七百多万字的教育叙事;在开展叙事教育研究时,他又给自己定下每天写出“两千字”的规矩。这样的坚持对于我来说是难以企及的。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份坚持,有了那份我们看不到的艰辛,才有了一场隐忍已久的喷薄而出。而我,也应该坚持。

我想,成长,需要努力。王老师说,成长需要永恒沉重的努力。我们现在的努力,确实还不够厚重。比如书中讲到的关于“磨课”的事情,在我们学校也很常见,在师德演讲中也经常能听到教师个人或团队的磨课故事。诚然,一次磨课肯定会让教师有所成长,然而,磨课过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努力,却很少看见。我也会经常参加我们数学组的磨课,看一篇篇相关论文,磨一句句课堂语言,改一个个教学设计。然而,每次磨课过后,对其他课例就再没有这样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了,也会有长久的松懈。再比如我的写作,从加入叙事者望亭团队开始,也写了不少故事,不少文字,然而很多时候还是停留在文字的表象,甚至于说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记流水账,是在用一种无须思考的方式记录,无法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陈然,我们的教学工作被无数的琐事烦扰着,然而当看到董艳老师的年度总结时,才发现自己真的不够努力。深入是拒绝浅薄的最好路径,我们的成长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该有的努力也不仅仅是表面的努力,而是在这样的努力下,守着情怀,赢了时光,并坚韧地往下行走。

在王老师的书中,能看到很多教师成长的例子。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他各自的因缘在里面,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成长的过程或许就在不断的坚持与努力中逐渐发芽了。书中大多数老师都是普通的一线教师,甚至于说是一些起点比较低的人。然而,他们身上都有让人钦佩的特质,也经历过那些炼狱般的痛苦。看了其他老师的成长经历,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比起他们,自己付出的努力确实很少,也很少去想怎样从常态中选择一种不一样的姿态。

在王老师的书中,能看到教师课堂的影子。当看到王老师书中关于一节小组合作学习展示课的例子,虽然自己上课时不会像案例中的老师那般急匆匆的完成好教学任务,但是自己的教学中肯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很多时候也会因为教学任务的原因,很多内容便由自己来讲,似乎少了一些课堂应该有的东西。或许,很多时候,我们还是该静下心来慢慢琢磨,慢慢体会,该好好思考下怎样让我们的教学更有它该有的样子。

在王老师的书中,还有很多恰到好处的故事。比如田鼠阿佛的故事。对于田鼠阿佛,我之前并没有太多了解,而在看了王老师的故事后,便记住了这只心有阳光的小田鼠,记住了那种从内心透出的温柔与坚定。人的一生不仅需要干粮,更需阳光。确实,我们的一生需要的东西有许多,但依旧需要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去做一些更有用的事情。平手收集好阳光,以在人生紧要处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似乎都能直戳人心,这,或许就是故事的魅力。

常常觉得,教师这个职业常常有她的特殊性存在。比起其他工作来说,老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个性不同的孩子,即使是教同一个学科同一个年级,因为孩子的不同,教学生活也会变得不同许多。我们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个不大不小的梦想,来安慰我们的人生,温暖我们的生命。我想,这个梦想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来源于我们的孩子。记得前段时间,有几个家长和我发来消息说:“比较幸运碰到您这样负责任的老师,希望以后也能碰到像您这样的老师,让她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以前总觉得她学不好就是不努力,现在反倒是觉得有个合适的好老师还是蛮重要的。”“孩子自从数学学习上尝到甜头后,明显有自信了,何其有幸遇见陆老师。”每每看见家长的话语,其实心中还是会有些心虚,也不禁会想到王老师写的那篇“努力成为学生的‘贵人’”。我现在做的,大多是知识的传授,然而对学生而言,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如何让生命变得舒展、充分和丰盈。教师最应该努力成为的,也许是学生生命的中“贵人”。我们可以做的,或许是:在他们悲观无助的时候,及时给他们帮助和指导;在他们离开学校后,依旧会记得如何去化解困难;努力站成一道光,为学生续航。而要真正成为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要努力的还有很多很多。

成长,需要努力。作为教师,不拘泥于繁杂的事务性劳作,不自甘于搬运工式的忙碌,不苟且于眼前的利益得失,以坦然、睿智而诗意的心态面对丰富的教育生活,才是应有的专业情怀,才是该努力的方向。最后,我也想以王老师后记中的一段文字来告诫自己:在成为更好的老师的道路上,我们必须有勇气顶翻一切惰性、虚荣和功利,以及不利于成长的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