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武夷山高尔夫_513GOLF
武夷山高尔夫_513GOLF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046
  • 关注人气: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茶道

(2011-12-23 21:56:56)
标签:

茶道

茶会

茶室

日本

日本茶道

文化

分类: 武夷茶道
  • 源自宋代的抹茶法

http://s7/middle/8de478a6gb4c2d027afa6&690

       在日本,日本茶道是一种十分独特的修身和提高素养的手段,也是一种进行社交的特殊手段。如果说到它的源头,那是来自于我国宋代时的抹茶法。

       比较重要的,日本引进我国的茶/茶文化的事件有那么几次。一是汉代,茶被引入日本岛。二是我国唐代时最澄禅师和宝海和尚带回茶籽在日本种植。三是公元1168年和1187年,日本的禅师荣西两次来我国宋朝,这将我国的种茶技术带回了日本,同时模仿我国茶会发展了日本茶道。荣西禅师在晚年写了著作《吃茶养生记》,使他有着类似于我国陆羽这样的地位。

       茶引进了日本后,刚开始是被人视为珍品的,只有少数人饮用。直到700年前,奈良西大寺一些人倡导饮茶,这才开始为日本一般人士饮用。历史上的西大寺献茶盛会对日本饮茶风气的推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每年的春秋季节,西大寺会举办大型的献茶盛会,全国会有大约三千人这样从各地赶来赴会。西大寺的茶碗比一般的茶碗要大许多,重大约二到三千克,供人们轮流传着喝。人们则一字排开,盘腿坐着,轮到自己的时候则跪着喝,而喝了的人能祛邪壮胆。这种独特的西大寺饮茶法,是现今的日本茶道重要的流派之一。

 

        日本的南北朝时期,富有中式情趣和禅宗风格的唐式的茶会在日本开始流行起来。最初只在佛教范围内流行,不久在武士阶层也流行开来了。我们也可以在这里领略一些这个曾经流行于日本的唐式茶会的风情。

        首先是点心。客人们到齐之后,主人请客人们进入会客场所(会客厅、雅间之类),然后飨以点心。这个“点心”其实本是禅宗的语言,就好像“小品”这个词的出处一样。所谓“点心”指的是为了能在两次正餐外让人安定心神进修而食用的少量食物(古代正餐只有两次)。这些点心一般都是羹、饼、面之类的精致量少食物充当,食用的时候和一般的会餐没有两样,也会互相闲提推让。食用完毕后,客人们便起身自主休息,或是欣赏庭院,或是在附近休息观景。而在南北朝时,由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一般这些点心都是由去中国回来后的日本僧人提供的,他们去中国带回的各色点心,就是留到了茶会上供客人们食用。

        其次是点茶。稍事休息后,人们集中到庭院中的茶亭中开始正式品茶。整个庭院和茶亭都是中国式的,茶亭的正面装饰有佛画,内容一般为释迦、观音、文殊、普贤等。墙壁或者槅扇(所谓槅,指房屋或者器物的隔断板)上装饰宋元名家绘画。主位客位设有中式桌椅胡床,另一侧则用屏风围起隔风,设置精致茶具和茶器。主人进行点茶,左手提汤瓶,右手使用茶筅,点茶完毕后依照主次献茶。

       再次斗茶。斗茶是众人品茶后的娱乐项目,客人们通过斗茶来赌胜负。形式是这样的:由主人沏好各式茶汤,众人品尝后猜测所喝是否为栂(梅)尾所产的茶。说到日本的名茶就不能不提到栂尾。荣西禅师这个引进种茶技术的先人,让日本农民正式将种植茶树成为一种副业。荣西禅师不但自己亲自种茶,还将茶种赠给了在京都的高僧明惠上人。明惠上人将茶种种在了栂尾山上,产出的茶成为了日本著名的“栂尾茶”。在唐式茶会上,客人们的“斗茶”就是分辨出主人所沏是栂尾所产还是栂尾之外产的日本茶。

       最后,在品茶进行完毕后,开始进行正式的娱乐。主人撤去茶具,另设美味佳肴,重新开设宴会,进行歌舞管弦,娱乐来宾。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所谓的“唐式茶会”其实和我们中国的传统茶会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虽然这个茶会中所有内容无不模仿了中式的审美,但这只是日本人仰慕中国文化举行的一种高雅的品茶活动,我国并无这种形式的茶会。当时的日本人将中国的风味小吃、饮茶习惯、禅宗喜好、建筑风格融于一体,进行了一种创新,成为了一种富有唐式风格的日本茶会。这个茶会形式便是日本茶道系统的雏形。到了日本的室町幕府中期,进行茶会时的茶亭改为了“座敷”(铺席客厅),茶会形式分为贵族和平民两种形式。贵族茶会使用名贵茶叶,并且品玩名贵茶器;而平民茶会类似于中国的茶馆,客人聚在一起无拘束的喝茶聊天。

  • 日本茶道的发展

       日本的茶道在唐式茶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一直到了15世纪,奈良称名寺有个和尚名村田珠光正式创造了日本茶道。其门徒千利休继承后讲之真正提高到了艺术的层面。

        16世纪时的日本正是群雄争霸的时候,类似于秦始皇统一文字,当时英豪织田信长想借助茶道之力一统天下。他网罗茶道能人,并且搜集各种珍贵茶具以做准备。千利休则被指定为三大茶头之一,主持制定茶道的仪式和规则,以备推广。1582年织田信长逝世后,其部将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全国,他喜欢茶道清静朴素的风格,所以进一步支持茶道。以三千石的俸禄拜千利休为师,常举行茶道会以鼓舞士气,在民间广泛提倡茶道,使日本茶道进入隆盛时期。

       千利休作为一个僧人,将禅宗的审美融入茶道,强调茶道的精神为“和、敬、清、寂”,这样一来,日本茶道的整体审美风格形成。所谓“和”指和平安定的环境;“敬”为尊敬长者,敬爱友人;“清”指清静;“寂”是达到的境界。千利休提倡朴素廉洁,反对奢侈,所以将茶道作为一种陶冶修身之道。因此,他将茶道进行了改革。茶室的朝向由朝北改为朝南,滑动的门口由白纸来糊上;整个茶室小,布局紧凑,分床前、客、点前、炉踏达等五个专门的地方,并纷纷出躏口、茶道口、贵人口、给仕口等出入口;窗孔小而多,不对称;茶室材质天然朴素,类似农家茅舍,通道狭小,安有石灯笼、篱笆、洗水盆、脚踏石;茶碗用乐茶碗;行茶道时有四规和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七则指点茶有浓淡之分、茶水温度依季节而变、煮茶火候适度、使用茶具要保持茶叶色香味、备有一尺四寸炉子、冬天的炉子要摆得适当并固定、茶室清洁并插有配合环境的花。

       进入江户时期,日本茶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形成师徒相传的嫡系相承形式。18世纪的日本茶道限制严格,只有长子能够继承,然后代代传承,这就是日本特色的“家元制度”。发展到今天,日本茶道有数十个流派,每派都推举了自己的流派家元(流派掌门)。最大的流派是以千利休为祖先的不审庵(表千家流)、今日庵(里千家流)、官休庵(武者小路千家流)的三千家,其中“里千家”的影响最大。这其中的传承关系是:千利休死后子少庵继承,少庵隐退,孙千宗旦接任,重振千家一派。千宗旦三子分别继承父业,宗左继承父亲的不审庵,叫“表千家”;宗室在不审庵内侧建立今日庵,称“里千家”;最后宗宋一度离开茶道,后在武者小路建立官休庵,就称为“武者小路千家”了。除了“三千家”,日本茶道流派尚有许多,学茶者选择流派,跟随有教授资格的茶人修行,到一定的年限后便可从家元处得到证书认可你的门第资格,家元则通过多层的教授统辖全国的茶人,并以此传承。

 

      

日本茶道由四个要素组成:宾主、茶室、茶具、茶。参加茶道的人要有一定的经验,叫做“茶人”。宾客分为正客和一般客人。一般客人一般选择为与正客相熟或是有关联之人。茶室有各种各样,但还是提倡四个半贴的草庵小茶室为最佳。茶室布置要清雅,往往挂与茶事相关的禅语和字画,室内一定有当季插花。在茶室的右侧设有“水屋”,放置各种茶具和清洁用具。茶具有乐烧茶碗、茶盘、茶盖、茶勺、茶桶、斫(zhuo2)茶锤、炭火茶釜、煮茶小坛、炭斗、火箸、灰匙、风炉等。茶具的选择多是历史珍品,并且要与四季相应。茶选择精致的绿茶抹,用石臼研磨成“抹茶”。

      

       日本茶道在进行中的礼仪规范是这样的(参考也就是部分黏贴=_=了百度百科)。进入茶道部,有身穿朴素和服,举止文雅的女茶师礼貌地迎上前来,简短地解说:进入茶室前,必须经过一小段自然景观区。这是为了使茶客在进入茶室前,先静下心来,除去一切凡尘杂念,使身心完全融入自然。然后在茶室门外的一个水缸里用一长柄的水瓢盛水,洗手,然后将水徐徐送入口中漱口,目的是将体内外的凡尘洗净,然后,把一个干净的手绢,放入前胸衣襟内,再取一把小折扇,插在身后的腰带上,稍静下心后,便进入茶室。

       进入茶室时,客人要脱下鞋子躬身入内,主人则跪于门外迎接。虽然进入茶室后,强调不分尊卑,但头一位进茶室的必然是来宾中的一位首席宾客(称为正客),其他客人则随后入室。来宾入室后,宾主相互鞠躬致礼,主客面对而坐,而正客须坐于主人上手(即左边)。然后宾主致辞,观赏茶具。这时主人即去“水屋”取风炉﹑茶釜﹑水注﹑白炭等器物,而客人可欣赏茶室内的陈设布置及字画﹑鲜花等装饰。主人取器物回茶室后,跪于榻榻米上生火煮水,并从香盒中取出少许香点燃。在风炉上煮水期间﹐主人要再次至水屋忙碌,这时众宾客则可自由在茶室前的花园中散步。待主人备齐所有茶道器具时,这时水也将要煮沸了﹐宾客们再重新进入茶室﹐茶道仪式才正式开始。

http://s9/middle/8de478a6gb4c2d571d5f8&690



       主人生火、加水、擦拭茶具,接着开始煮茶、点茶、敬茶。敬茶前,一般会要品尝少量和果子(日式点心的总称),和果子制作精致考究,有专门的制作店铺,而且每个季节有专门的形状,相当富有情趣。或者食用简单的素食,称为“怀石料理”。这种料理的起因也相当有趣,说是有僧人在长时间的听禅中饥饿难耐,因此将温暖的石头抱在腹上以抵御饥饿。后来演变为专门给长时间听禅的僧人准备的小量素食。发展到现在的怀石料理继承了原本的精神精髓,与和果子一样有着精致量少的特色,不过在味道上更注重体现原材料的本来味道,以清淡为追求。敬茶时主人用左手掌托碗﹐右手五指持碗边﹐跪地后举起茶碗(须举案齐眉与自己额头平),恭送至正客前。正客也须双手捧起,从左向右转一周,以示拜观茶碗。喝茶时一定要三口喝尽,最后一口还要发出轻轻响声,以示对茶的赞美。正客饮毕后,余客才可饮茶。以茶的种类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深绿色的浓茶,这种情况要一一传饮,传到最后一人时要正好喝完;一种是淡茶,这种情况就是每人一碗了。饮茶完毕后,将茶碗交还给主人,并说一句赞美的话。在饮茶过程中,要保持庄重安静的氛围,主人随后可从里侧门内退出,煮茶,或让客人自由交谈。在正宗日本茶道里,是绝不允许谈论金钱、政治等世俗话题的,更不能用来谈生意,多是些有关自然的话题。最后后要一一向主人道谢,至此茶道仪式才算结束。

       整个茶会过程要花上一个多小时,最简单的至少也要花上二十分钟,不能不感叹这种长长的茶道仪式确是处处体现着日本人的茶道精神和审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茶圣陆羽
后一篇:《茶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