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标题诗的鉴别
吕材桢
关键词 脂砚斋 标题诗
畸笏叟 诗冒 脂批
上次《曹雪芹的标题诗》一文说过,第一、二回的标题诗是曹公
所作,有脂批为证。原诗文字精炼,概括性强,另有特有的诗冒“诗
云”,且都还完好地保存在甲戌、庚辰、蒙、有正、杨、舒等本之中,
所以即使有畸笏叟《凡例》的仿作,真假的区别工作还不是一件难事。
而从第三回起,标题诗时有时无,诗作水准不一,诗冒品种增多,
脂批毫无踪迹。凡此种种,均须我们认真思考,作出判断,以便鉴别
真伪。 我们按章回的顺序来讨论。
第三回
无标题诗。
既然各本皆付诸阙如,而前面的第一、第二两回却是每回皆有,
诸本皆然的,因此我们认为,曹公原本就没有为本回(黛玉进京)
写标题诗。——他写了第一、二回以后,停下来了。
第四回
题曰 捐躯报国恩 未报身犹在 眼底物多情 君恩诚可待(杨)
题曰 捐躯报君恩 未报躯犹在 眼底物多情 君恩诚可待(彼)
它本(甲戌、蒙、有正、己、舒、庚)阙如。
这是杨本的款式。
彼本(列本)的“躯”、“君”重出,其底本是杨本.
本回说的是薛蟠为争夺香菱而打死冯渊,贾雨村乱判结案。全诗
水准低下,其报国的主题本回与回目、正文毫无关联。既无脂批,亦
无“诗曰”。它是伪品,是杨本的独创。
曹雪芹继续休耕。
第五回
以下的是蒙本的款式:
第五回
题 春困葳蕤拥绣衾
恍随仙子别红尘
曰 问谁幻入华胥境
千古风流造业人 蒙、有、杨、舒
己卯本抄在上一回末叶的背面:
五回题云
春困成蕤拥绣衾
恍谁仙子别红尘
问谁幻入华胥境
千古风流造业人
“成”,“葳”的形误。“谁”,旁改为“随”。
彼本缺回,甲戌、庚辰缺诗。
有正本“业”作“孽”。
杨本有诗句而无诗冒,因其四句七言上下连写,同回之中容纳不
了,不能如第四回的五言那样诗冒、诗句兼有。——己卯本出自杨本
的底本,其回次“五回”下接“题云”,显系杜撰。
舒本从蒙本,但“题曰”上下相连,第三句跨行,款式有异。
蒙本是底本。
全诗对秦可卿有贬无褒(“造业”,谐音“造孽”),所以其作
者不可能是畸笏叟和脂砚斋。
本诗概括性有欠缺(只写了宝玉、可卿二人,不及“十二支”中
之它人),无甲戌、己、庚等重要本子的支持,也无脂批以及“诗云”
这样的诗冒,所以本诗也是伪品,是蒙本的独创。
曹雪芹已连续三回没写标题诗了。
第六回
下面是甲戌本的款式: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宝玉袭人亦大家…………………………………………
无痕是无一笔写一人文字之笔
题
朝扣富儿门
富儿犹未足
曰
虽无千金酬 嗟彼胜骨肉
却说秦氏因听见宝玉从梦中唤他的乳名心
甲、蒙、有、杨
蒙本同甲,但回前评语“宝玉袭人亦大家……文字之笔”已删,
诗冒“题曰”低回目一格。——甲戌本恰恰相反,高出回目一格。
杨本亦同甲,但回目在回次“第六回”之下,在同一行。也无回
前评语。诗冒高出回目三格,与诗句上下连写,亦在同一行。
“诗冒高出回目”这一点,杨从甲戌:甲戌是杨、蒙的底本。
本诗庚、舒阙如(彼本缺回),无脂批,亦无“诗曰”。
己卯本有诗,款式、笔迹全同回五。其回次“六回”下接“题云”,
亦系杜撰。它抄写在另纸上的时间很晚,约在乾、嘉之交或嘉庆年间。
——己卯本也是一“百衲本”,其成书的下限要晚于庚辰本。(笔者
将另文考论这一问题。)
首句用杜诗,很不恰当,因荣府、刘的关系氏与“富儿”、杜甫
大不相同:刘氏确实是“胜骨肉”之人,而荣府本身已有财力“不足”
之叹。——“无千金酬”虽是实情,却也让刘氏大喜过望了。
本诗的作者,与其说是脂砚斋,不如归之于畸笏叟:前者多在庚
辰本上批批改改,后者则喜在甲戌本上增字添诗。
标题诗不见于曹公笔下,已是连续四回了。
第七回
下面仍是甲戌本的款式:
第七回
送宫花……
题 十二花容色最新
不知谁是惜花人
曰 相逢若问名何氏 家住江南姓本秦
却说……
甲戌本款式同上一回。
蒙本亦同前,诗冒高出回目一格。
蒙、有“名何氏”作“何名氏”。——当依甲戌,因“名何氏”
可与“姓本秦”配对。
它本阙如。
本诗系畸笏叟所作(参见第六回的说明)。
第八回
本回的诗篇仅见于甲戌本:
第八回
薛宝钗……
题 古鼎新烹凤髓香,那堪翠斝贮琼浆
曰 莫言绮縠无风韵,试看金娃对玉郎
话说……
诗的作者为畸笏叟。(参见第六回的说明。)
自第六回至此,畸笏叟已连续三次写了回前诗,款式一成不变。
第十一回
庚辰本第十一回前有一页另纸,有批语,批语之后有五言一首:
一步行来错 回头已百年
诗曰
古今风月鉴 多少泣黄泉
诗句字略体小,并列于诗冒“诗曰”之下。
批语出于第十三回畸笏叟的批语,有脂砚斋刻意的改动。五言诗
亦系脂砚斋所为。(拙著《<红楼梦>版本琐议》的第四十六篇:庚辰
本第十一回的回前批。)
第十三回
诗
云
此诗冒仅见于甲戌本,列于回目联语之前,回次和评语之后,低
正文二格。
曹雪芹的标题诗的诗冒均作“诗云”。(新浪:《曹雪芹的标题
诗》,2023-08-25)
可见,诗句空缺,尚待作者补足。
既然本回无标题诗,那么第十一回回前另页上的那首五言就不可
能是第十三回的标题诗了。——“误植”一说不成立。
第十四回
诗
云
诗冒的款式同前。
第十五回
诗
云
诗冒的款式基本同前,只有一点不同:低正文三格。
第十六回
诗
曰
诗冒不作“诗云”了。可能是手民之误。
诗冒低正文二格。余同第十三回。
从第十三回起,直到本回,诗冒的款式基本相同。笔者考虑到
畸笏叟是继脂砚斋之后的甲戌本的藏主,是第十三回批语的作者,
所以设想:不妨把他认为是这四回诗冒的整理者。
第十七-十八回
诗
豪华虽足羡 离别却难堪
曰
博得虚名在 谁人识苦甘
庚、己、杨、彼
蒙王府本一系有诗,无诗冒。
它本阙如。
杨本误“足”为“是”。庚、己的诗有双夹批二则,蒙府本一系
及杨、彼均无,所以庚、己是底本。
诗句是抄在一张另纸上的。前有两条批语,第一条批语是:
此回宜分二回方妥。
这是曹雪芹所熟悉的一位读者写的,他读了这一回以后就把他的
想法写在一张另纸上了。在这第一条批语之后,隔了一行,是第二条
批语,也是读后感。再隔一行就是本诗了。
甲戌本缺回,蒙本一系无诗冒。我们只好就这首诗的本身来进行讨
论了。
此诗不是原作,因为如是曹雪芹的作品,它当出现在它的正常位
置上:回目之后,正文之前。而且诗冒应为“诗云”。
如果此诗是曹公临时之作,写在一张纸上,然后由脂砚斋抄录下
来,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无论如何,这张另纸上面不可能出现他人
的批语。——即使有,也应是都在本诗的后面,不会是像现在那样,
都在它的前面。
此诗的水准一般,不是原著:
“豪华虽足羡”。这是首句,而原文的意思恰恰是相反的。庚辰
本写道: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
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豪华”、“奢华”不是“不足羡”的事,而是万“万不可”行
的问题。——本诗系纨绔子弟所作。
“离别却难堪”是第二句,“(离)别”、“难”、“(堪)忍”
都是原文:
贾母等已哭的哽噎难言。贾妃虽不忍别,怎奈皇家规范,违
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
原文有四句,诗句只不过是原文前二句的浓缩。为什么“难堪”?
——原文后二句也是很精彩的,可“怎奈皇家”云云均不见丝毫的反
映。
本句缺乏概括性。
下面的“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这两句与原文就完全不着
边际了:
她的“判词”前有“画”,“画”上画着一张弓,“弓上挂
一香橼”。“橼”,谐音“元“。“弓”,兵器。——元春死于
一次军事行动。(拙文:《元春的判词》,新浪网)
她的“曲”后面有一夹批:
悲险之至!(同上)
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庚,第五回)
“虚名”的背后是“黄泉”,不是“甘苦”。编诗者对《红楼梦》
了解不多。
因此种种原因,我们把本诗也定为非原作。
第六十四回
本回己、庚已缺,甲戌、舒本不存,仅彼本有回前诗,五言,八
句:
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
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有很奇怪的一点,就是这首诗位于回次之后。——回次也很奇怪,
作“石头记六十四回”,无“第”字,都在同一张另纸上。
其诗冒为“题曰”。无脂批。
蒙、有、杨、列、晋(梦觉)等本有回,有回前评,但均无回前
诗。
从正文的文字来看,以蒙、梦觉二本为佳,杨、彼次之。
本回文字有多处伪作,彼本尤多。*
凡此种种,彼本回前诗已具备了伪品的诸多要素。
当然,我们还要看一下其与与回目(“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
子情遗九龙珮”)及正文的关联性和诗作水准。
它的前二句写黛玉,句型为“有”字句,抄袭自《李延年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李)
深闺有奇女,绝世空珠翠。(彼)
它们的异文“深”、“奇女”来自回目上联的“幽淑女”。“淑
女”,雅,出于《诗经》的首篇。(《国风·周南·关雎》)“奇女”,
俗。黛玉珠光宝气,俗到家了。
第三、四句“情痴苦累多,未习颜憔悴”是二玉见面情景,尚未
连接到上联“悲题五美吟”。
随后的“哀哉千秋魂,薄命无二致”二句以共同的“薄命”把黛
玉与“五美”连上了。然而“薄命”并不值得“可欣可羡”,而且她
们五人并非个个“命薄”。——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词“薄命”用错
了。
黛玉的影子一直存在,直到收尾:“嗟彼桑间人,好丑非其类”。
——“桑間”,“桑中”,淫奔之所,语出《鄘风·桑中》。“桑间
人”,不言而喻,是二尤了。——第六十九回中,尤三姐自己也说过,
“你我生前淫奔不才”。
诗句的意思是:淫奔之女,好与不好,都不是她们同一类的人。
这会是曹雪芹的诗作吗?——不会。
小结:
曹雪芹的标题诗只有第一、第二回的两首。第一回的,立足
于“全书”;第二回的,着眼于“冷眼人”的“演说”。脂批认
为“此回亦非正文”。所以,实际上曹雪芹并没有计划写大家
常所说的“回前诗”。从第三回(含)以后我们看不到标题诗
的原因就在于此。
2023年8月29日
于临时住所
(本文是拙著《<红楼梦>版本琐议》的第五十三篇)
(引用或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
《列本》》六十四回的伪作部分(二),2012-01-27,新浪网。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的伪作部分(四),2012-02-13,新浪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