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标题诗
吕材桢
关键词 脂砚斋 标题诗 畸笏叟 诗冒 凡例
曹雪芹写有两首标题诗,见于第一、二回。
《红楼梦》没有“回前诗”这个词语,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一回用
的是“标题诗”(含义与前者相同):
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
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
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一句之下便是脂砚斋的双夹批了:
此是第一首标
题诗
因为是“第一首”,所以吴世昌先生推论说,《凡例》的七言绝
句(“浮生着甚苦奔忙”)就不是“第一首”,就不是原作了。
他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该“绝句”是《凡例》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凡例》的作者是畸笏叟。*
这首绝句写得不错,因为结构上它是标题诗的扩写,人称和内容
方面则有了一些改动。我们按其原来的款式抄录如下:
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诗
曰
浮生着甚苦奔忙 盛席华筵终散场
悲喜千般同幻渺 古今一梦尽荒唐
谩言红袖啼痕重 更有情痴抱恨长
字字看来皆是血 十年辛苦不寻常
首句“满纸荒唐言”已敷衍为四句(“浮生……荒唐”)。
“一把辛酸泪”中掉泪的本是“作者”,现已改为“红袖”(黛
玉),与她相配的“情痴”自然是宝玉了。——“痴”情的“作者”
与“情痴”宝玉本有相通之处。
“泪”是含“血”之泪;“辛酸”之外还有“批阅十载”的“辛
苦”。“谁解其中味?”——畸笏叟“”解得。
畸笏叟这首绝句有“冒头”(这是吴世昌先生的提法)。冒头有
“诗曰”、“诗云”、“题曰”等样式。畸笏叟用的是“诗曰”。
然而曹雪芹第一首标题诗并没有诗冒: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
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庚辰本此处的文字同于甲戌本。
没有诗冒的原因是,绝句前面的文字是脂砚斋增添的文字。*他
把诗冒“诗云”的“诗”字删去了,在它原来的位置添入了“并题一
绝”四字,而那个“云”字则一仍其旧。
所以,这首标题诗原来是有诗冒“诗云”的。他第二首标题诗的
诗冒正是“诗云”:
之笔 诗云
一局输赢料不真
香销茶尽尚逡巡
欲知目下兴衰兆
须问旁观冷眼人
却说封肃因听见……
(甲戌,第二回)
“须问”一句之下也有双夹批语:
只此一诗便妙极!此等才情,自是雪芹平生所长。余自谓评
书非关评诗也。
畸笏叟用“诗曰”,避开了“诗云”,因为“诗云”的“诗”还
有《诗经》的意思。他是作过官的人,恪守儒家规矩,不敢随便使用
儒家典籍的大名。曹雪芹是草民,且思想比较开放,用词没有顾忌。
他创造的宝玉这个人物就是一个不爱读圣贤之书的人:
黛玉亦常听得母亲说过,二舅母生的有个表兄,乃衔玉而诞,
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甲戌夹批:是极恶每日“诗云”、“子
曰”的读书。)(第三回)
至此,我们对曹雪芹的两首标题诗有了一点如下的初步印象:
一、它们都有脂砚斋的批语:这些批语都可证明诗作的作者是曹
雪芹。
二、它们都有诗冒:“诗云”。
此外,它们的文字异常精炼,有高度的概括性。这些,我们以后
还要随文一一指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我们将观察其余的标题诗,辨别其真伪。
2023年8月25日
于临时住所
(本文是拙著《<红楼梦>版本琐议》的第五十二篇)
(引用或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
拙著《<红楼梦>版本琐议》:
畸笏叟与《楔子》
脂砚斋对《楔子》的第二处改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