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脂砚斋对《楔子》的第二处改动

(2023-07-27 23:14:21)
标签:

楔子

脂砚斋

二次增删

总评

千篇

分类: 红楼梦版本
              
                脂砚斋对《楔子》的第二处改动
                   

                                         吕材桢

                   关键词 楔子 脂砚斋 第二次增删  总评 千篇

      《红楼梦》第一回的《楔子》通过女娲补天这个神话引出了一块
顽石入世的故事,其文字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开始,
终止于“石上字跡分明,编述历历”。
    石头入世故事有两个,第一个是脂砚斋写的,第二个是曹雪芹的,
他把原来的“顽石”、“石头”改为“美玉”了。所以《楔子》里面
的石头入世故事还含有曹雪芹的若干改动。
    他们笔下的石头,其入世前的经历比较详尽,而在人间的事跡则
用“石上字跡分明,编述历历”一句一笔带过,让我们“按那石上书
云”,离开《楔子》,转到正文甄士隐的梦中去看那块美玉的入世、
投胎经历了。
    脂砚斋对这个《楔子》的改动有两处,第一处是删节了石头入世前
的一僧一道的对话,计删掉了431字。*
    今本《红楼梦》诸多本子,包括甲戌本在内,在《楔子》的“石
上字跡分明,编述历历”之后,正文“当日地陷东南”之前,添增了
“不少”情节,其中最长的是在“偈”之后的空空道人和石头的一大
段对话: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
       说,有些趣味……。我总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笑答道:
     “我师何太痴耶!……我师意为何如?”(甲戌。下同)

       这一段增文不是原著的文字,它是脂砚斋所为。其理由如次:

       一、《楔子》、《总评》的“故事”有相同的娱乐作用。

           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

    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余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
    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甲戌,《楔子》)

    “故”,据它本补。“些”,原为“此”,形误。

                                                            
        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
    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 (庚辰,《总
    评》)

    括号中的文字是脂砚斋的增文。

    把玩与解闷,二者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楔子》、《总
评》连句型都相同:都以否定反问句收尾。

    二、《楔子》、《总评》有相同的作者:脂砚斋。

    空空道人和石头是对话的双方,他们“你”、“我”相称,这个

“我”即本回回前总评中的“我”,脂砚斋:

            ……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甲戌,《楔子》)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此裙钗哉?……以致今日一技无成,
   生潦倒…… (庚辰,《总评》)
  
    “半世”、“半生”同,“女子”、“裙钗”同,“不如”、
“不若”也同。连“这”、“彼”亦同:都是指代词。——《楔子》、
《总评》系同一作者。
    《总评》中的“我”即脂砚斋。拙文《脂砚斋改动了第一回的回
前总批》对此有一解释:

        “半生潦倒”,究其原因,实出于“抄家”。抄家把谁的一

    生分为两半了呢?不是雪芹,那时雪芹尚是少年,十三、四岁,
    不能说他的一生已过了一半,因为他享年四十九岁。李煦的一家
    被抄是在1723年,雍正元年,李鼎(1694-1764年)三十岁……
    1754年,乾隆甲戌年,他开始“批阅”《石头记》。其时脂砚斋
    已年届六十一,恰好“潦倒”了“半生”。

    因而《楔子》中的“石头”、“我”也即脂砚斋。

    三、“千部”:脂砚斋的习用语。

    “千部”只出现了三次:

   
        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甲戌,《楔子》)

        首回《楔子》内云,古今小说,千部共成一套。(庚辰,第

    五十四回,回前总批)

        将两个行止摄总一写,实是难写,亦实系千部小说中未敢说

  写者。(甲戌,第五回。夹批)
    
        这难得一见的三处“千部”都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第三例的“千部小说”即第二例的“千部”“古今小说”。—
—夹批和回前总批的批者(脂砚斋)是同一人。    
    庚辰本的回前总批引用了《楔子》的文字,但又不尽相同,“千
部共成一套”与“千部共出一套”有一字之差。所以批者不是在抄,
而是在凭着他的记忆落笔的:这位批者也是《楔子》的作者。——
这三个有“千部”的例子都是脂砚斋的作所为。
    另外,夹批,通常的看法是,它是早期的批语,批者是脂砚斋。
    据此,这三条文字都是脂砚斋的手笔,它们都有“千部”这个词
语,脂砚斋的习用语。

    空空道人和石头的对话,并非《楔子》原有,它是脂砚斋增添的。
脂砚斋对《楔子》的改动之处不止于此,改动《楔子》的人也不止
他一个。所以我们还要继续探讨,以期恢复《楔子》的原貌。

                         2023年7月27日  
                                                        于临时住所

             (本文是拙著《<红楼梦>版本琐议》的第四十九篇)

           (引用或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拙著:《<石头记>钩沉》:《顽石入世文字缺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