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楔子》的原文及其伪品

(2023-07-26 15:25:05)
标签:

楔子

石头入世

伪品

脂砚斋

分类: 红楼梦版本
     
                             《楔子》的原文及其伪品

                                           吕材桢

                      关键词  楔子 石头来历 偈 伪品 脂砚斋

    在上一篇《“顽石”去了何方?》一文中,我们提出了我们的疑
问:“此石坠落”的故事,空空道人“从头”看了,怎么又冒出了一
个“诗后“的故事来了呢?那个“偈”,它之前的故事已经介绍完了,
怎么还要“且看石上是何故事”? 
    我们所怀疑的是这首“偈”的功能:它带出了一前一后两个没有
内在关联的情节。前面的,是石头入世故事;后面的,是空空道人与
石头的一大篇对话。
    “偈”之前的石头入世故事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原文,但是也有后
人掺入的文字。“偈”之后的那两个人的长篇对话是伪品。
    本文先介绍原著的文字,然后再指出那些是伪品。 
 
    一、“偈”之前的文字 

    “偈”之前石头入世故事的文字基本上是作者的原著。
     一如其前面的“回前总批”,《红楼梦》《楔子》的文字非常直
接,它开门见山,第一句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列位看官,你道此
书从何而来?”
    作者自问自答,接着就“说起根由”,“注明”了其“来历”:

        原来女娲氏……。(甲戌本,第一回。下同)

    作者通过“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注明”了一块“石头”的
“来历”,讲述了它入世之前的故事。这部分情节较长,脂砚斋把它
删除了431个字。——幸好,甲戌本此处尚完整无缺。
    后来,那块石头从人世回到了原处,石上字跡分明,编述历历”:
    
        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携入红尘……的一段
    故事。
    
    “原来”这个词语,作者先后用了两次,以此回答了“此书”是
“从何而来”的设问。
    《楔子》既然以“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作
为开始,自然也就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作为结束了:“原来就是无材
补天……携入红尘的一段故事”。——简单地说,就是:“此书”来
自那块石头入世的故事。
    石头入世前的故事介绍得很详细,但它入世以后在“红尘”的经
历却只有“石上字跡分明,编述历历”这么十个字,没有细述。——
《楔子》是全书正文的引子,它本身并不是正文。所以,《楔子》把
“此书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交代完毕之后,就立即带我们进入了正
文: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

    姑苏城外的甄士隐在梦中见证了一块美玉入世的故事:绛珠“还
泪”的故事。——这已是石头第二次入世的故事了,其作者是曹雪芹。
    “偈”之前,后人掺入的东西,不多,只有一句:

        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字只八个,可其功能却不小:作伪者使用了类似电影中的“蒙太
奇”手法,用这八个字承上启下,把真、伪两部分的文字连接了起来。

    二、“偈”之后的文字   

    既然是“偈”,自然是四句: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偈”,佛家用语,或宣颂,或预示。而本“偈”却很离谱,它
的前三句谈的是石头“过去以往”之事,末句(往往是全篇的警句)
也出人意料之外,竟是石头求人为它写一本“奇传”(“传奇”,小
说)!
  “偈”这样用,前所未见。《红楼梦》没有,《水浒传》和《西游
记》也都没有。
    这么匪夷所思的胡编乱造,伪造者不是没有其用意的:他再次用
了与今日之“蒙太奇”相似的手法,从石头的“过去以往”之事又来
了一个过渡:

        诗后便是此石……的一段陈跡故事。其中……朝代年纪、地
    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通过关联词语“其中”,话题又有了过渡,转到这段故事的欠缺上
面来了!
    空空道人觉得,这个故事不吸引人,“总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石头并不赞同,于是又生发出了石头为他解疑的一大篇长论。
   这篇议论是伪品的核心所在。
   我们在随后的博文中将要证明,《楔子》中的伪品系脂砚斋所为。


                        2023年7月26日 于
                                                                     临时住所
    

             (本文是拙著《<红楼梦>版本琐议》的第四十八篇)
           (引用或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