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班科学活动《水稻和小麦》的评价

(2013-12-09 14:11:54)
标签:

教学研讨

分类: 科学数学组研究成果

 

研究活动记录及评价表

                                听课人:     是遥            

 

日期

2013年12月26日

执教

张玉琴

所在幼儿园

金坛市

实验幼儿园

年龄阶段

中班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水稻和小麦

活动主要流程

点评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欢快出场:小朋友们好!我是水稻哥哥,我是小麦弟弟,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游戏——找不同,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吗?

二、出示PPT,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进行集体记录。

1.观察图片: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生活照片,大家仔细看一看,找找我们俩有什么不同。

2.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对比找出水稻和小麦的不同。

(1)引导幼儿观察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先看看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站的姿势一样吗?(水稻弯弯的;小麦直直的)它们身上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小麦上面长着长长的、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2)比较果实生长排列的不同:那再看看它们的果实是怎么排队的?(水稻是一簇一簇的紧挨在一起的,小麦是一对一对地并排站着的。)

(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从照片中一下就发现我们俩站的姿势不一样、果实排队也不一样。

三、实物投影稻子和麦子实物,幼儿再次观察探究并进行记录。

1.出示实物投影:这是水稻哥哥的果实——稻子,这是小麦弟弟的果实——麦子!稻子和麦子颜色相同吗?

2.出示贴有标记的实物,鼓励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比较两者的不同。

(1)摸一摸:小朋友各取几粒稻子和麦子在手上摸一摸,比较一下感觉一样吗?

(2)看一看: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看一看,它们的身体长的一样吗?

(3)交流:稻子、麦子摸上去的感觉一样吗?它们的身体一样吗?

(4)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稻子摸上去有点毛毛的、很粗糙,麦子摸起来光光的;稻子两头尖尖,麦子有点椭圆、肚皮上还有一条小裂缝,那是它摔伤留下的伤疤。

四、操作活动:运用研钵探索稻子去壳后的变化。

1.师:老师有个新发现!稻子身上还裹着一层外壳呢,你们猜猜,稻子去壳后会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去壳工具——研钵,小朋友放几粒稻子在研钵里,捶一锤、捣一捣,看看去了壳的稻子到底是什么样。

3.幼儿进行稻子去壳的操作,教师注意指导孩子的方法,及时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操作的变化。

(1)交流: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2)小结:原来稻子去壳后就是一粒粒白色的大米,有的小朋友还把大米捣碎成了白白的米粉了。

五、迁移生活经验,了解稻子和麦子加工后的食品。(展示网络图)

1.师:谁知道白白的大米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出示图片:米饭、白粥、蒸饭)米粉可以做什么?(出示图片:团子、水糕、年糕) 

2.师:这些是稻子加工做成的食物,老师这里还有麦子去皮加工后做成的食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  (出示图片:面包、面条、烧饼、油条)

3.小结:今天我们和水稻哥哥、小麦弟弟玩了有趣地找不同游戏,知道了它们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特征,还知道它们可以做出许多不同地、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除了图片中的这些食物生活中还有很多呢,小朋友以后可要多吃点,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哦!

    六、活动结束

     师:水稻哥哥、小麦弟弟今天和大家玩得很开心!想要和你们再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走!咱们一起去换个地玩吧!

目标

达成

   目标达成度较高。

流程设计

   各环节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重难点时间分配

重难点时间分配合理。

师幼互动

   教师给幼儿创造了与同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分享的机会,也给予幼儿反思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的机会。

活动效果及建议

活动中幼儿不仅充分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了水稻和麦子的区别,体验到了发现的乐趣,而且使幼儿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并乐于探索现象原因的探究精神。

 

研究活动实施情况分析表

听课人:    是遥                    

 

日期

2013.11.26

执教

 张玉琴

所在幼儿园

金坛市实验幼儿园

年龄阶段

中班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水稻和小麦

 

本次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区分水稻和小麦。

2.      通过摸、捶、捣等操作活动,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所属领域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从活动实际情况看,你认为本次活动目标还可以怎样定位

从活动实际情况看,可将活动中的第五环节“了解水稻和麦子的食用价值,知道食用的好处”作为目标之一,很自然的与健康领域融合、渗透。

在目标3中,如果加上“并能大胆表述操作发现的结果”是否更好?

从领域目标来分析,你对这项目标在本阶段的实施有何建议

    这项目标非常适合在本阶段实施,很好地贯彻了《指南》科学领域的精神。

研究活动实施情况分析表

                                              听课人: 吴淑丽

 

日期

2013年11月27日

执教

 

张玉琴

所在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年龄阶段

中班

活动内容

中班科学活动:水稻和小麦

 

本次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区分水稻和小麦。

2.       通过摸、捶、捣等操作活动,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所属领域目标

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从活动实际情况看,你认为本次活动目标还可以怎样定位

1、通过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区分水稻和小麦。

2、通过摸、捶、捣等操作活动,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3、迁移生活经验,了解稻子和麦子加工后的食品。

 

从领域目标来分析,你对这项目标在本阶段的实施有何建议

建议: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能初步区分水稻和小麦。

2、能通过摸、捶、捣等操作活动探究稻子去壳后的变化,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3、迁移生活经验,了解稻子和麦子加工后的食品。

 

 

研究活动记录及评价表

                                听课人:   吴淑丽              

 

日期

2013年11月27日

执教

张玉琴

 

所在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年龄阶段

中班

活动内容

科学活动:水稻和小麦

活动主要流程

点评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欢快出场:小朋友们好!我是水稻哥哥,我是小麦弟弟,今天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个游戏——找不同,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吗?

二、出示PPT,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进行集体记录。

     1.观察图片: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生活照片,大家仔细看一看,找找我们俩有什么不同。

   2.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对比找出水稻和小麦的不同。

  (1)引导幼儿观察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先看看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站的姿势一样吗?(水稻弯弯的;小麦直直的)它们身上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小麦上面长着长长的、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2)比较果实生长排列的不同:那再看看它们的果实是怎么排队的?(水稻是一簇一簇的紧挨在一起的,小麦是一对一对地并排站着的。)

(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从照片中一下就发现我们俩站的姿势不一样、果实排队也不一样。

  三、实物投影稻子和麦子实物,幼儿再次观察探究并进行记录。

  1.出示实物投影:这是水稻哥哥的果实——稻子,这是小麦弟弟的果实——麦子!稻子和麦子颜色相同吗?(发现稻子是金黄色的,麦子是土黄色的)

  2.出示贴有标记的实物,鼓励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比较两者的不同。

(1)摸一摸:小朋友各取几粒稻子和麦子在手上摸一摸,比较一下感觉一样吗?

 (2)看一看: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凑近看一看,它们的身体长的一样吗?

 (3)交流:谁来说说稻子、麦子摸上去的感觉一样吗?它们的身体一样吗?

(4)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稻子摸上去有点毛毛的、很粗糙,麦子摸起来光光的;稻子两头尖尖,麦子有点椭圆、肚皮上还有一条小裂缝,那是它摔伤留下的伤疤。

  四、操作活动:运用研钵探索稻子去壳后的变化。

   1.师:老师有个新发现!稻子身上还裹着一层外壳呢,你们猜猜,稻子去壳后会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师:老师这里准备了去壳工具——研钵,小朋友放几粒稻子在研钵里,捶一锤、捣一捣,看看去了壳的稻子到底是什么样。

     3.幼儿进行稻子去壳的操作,教师注意指导孩子的方法,及时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操作的变化。

(1)交流: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2)小结:原来稻子去壳后就是一粒粒白色的大米,有的小朋友还把大米捣碎成了白白的米粉了。

  五、迁移生活经验,了解稻子和麦子加工后的食品。(展示PPT网络图)

1.师:谁知道白白的大米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

2.师:这些是稻子加工做成的食物,老师这里还有麦子去皮加工后做成的食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   

3.小结:今天我们和水稻哥哥、小麦弟弟玩了有趣地找不同游戏,知道了它们有那么多不一样的特征,还知道它们可以做出许多不同地、好吃又有营养的食物,除了图片中的这些食物生活中还有很多呢,小朋友以后可要多吃点,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帮助哦!

    六、活动结束

 师:水稻哥哥、小麦弟弟今天和大家玩得很开心!想要和你们再玩一个找不同的游戏,走!咱们一起去吧!

 

目标

达成

目标设定符合本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已达成。

流程设计

选材很好,通过对水稻、小麦的实物观察比较,以及用工具去壳,给幼儿积累了生活经验,此活动设计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重难点时间分配

教师能合理安排此活动的重点及难点在时间上的分配,让幼儿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积极探索稻子和小麦的不同。

师幼互动

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能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互动方式,教师的引导语简练、易懂,幼儿有较强的探究欲与语言表达欲,师幼间课堂气氛活跃。

活动效果及建议

本次活动选材很好,动静交替,能让幼儿善于发现问题,达到良好的探究目的。首先以情景导入,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其次,在通过PPT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的同时,教师是采用图画式集体记录的形式,让幼儿能对观察到的不同之处一目了然,直观效果非常好,在活动中教师设问的语言简练准确,过程内容层层紧扣,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好奇、好探索的学习特点,特别是让幼儿亲自动手用工具锤一锤、捣一捣来探究水稻去壳后的变化,更是培养了幼儿的自我观察能力,也形成了良好的生生互动,让幼儿在积极轻松的状态下,对水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此次的活动,幼儿能养成一种对科学的探究兴趣、思维方式,在最后环节中的迁移生活经验,能引发幼儿日后对生活周围事物的一些敏感,然后在丰富的生活中自主地继续学习,而这样就达到了科学活动的重要目的。

 

研究活动记录及评价表

                                听课人:     王莉            

日期

2013.11.27

执教

张玉琴

所在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年龄阶段

中班

活动内容

科学《水稻和小麦》

活动主要流程

点评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水稻哥哥和小麦弟弟一起玩个游戏——找不同,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吗?

二、出示PPT,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进行集体记录。

     1.观察图片:大家看大屏幕!这是我们的生活照片,大家仔细看一看,找找我们俩有什么不同。

   2.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对比找出水稻和小麦的不同。

  (1)引导幼儿观察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先看看站的姿势一样吗?(水稻弯弯的;小麦直直的)它们身上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发现小麦上面长着长长的、尖尖的象针一样的麦芒)

  (2)比较果实生长排列的不同:水稻是一簇一簇的紧挨在一起的,小麦是一对一对地并排站着的。

(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从照片中一下就发现我们俩站的姿势不一样、果实排队也不一样。

  三、实物投影稻子和麦子实物,幼儿再次观察探究并进行记录。

  1.出示实物投影:这是水稻哥哥的果实——稻子,这是小麦弟弟的果实——麦子!稻子和麦子颜色相同吗?(发现稻子是金黄色的,麦子是土黄色的)

  2.出示贴有标记的实物,观察比较两者的不同。

(1)摸摸、看看:感觉有什么不同?它们的身体长的一样吗?

(3)交流、小结: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稻子摸上去有点毛毛的、很粗糙,麦子摸起来光光的;稻子两头尖尖,麦子有点椭圆、肚皮上还有一条小裂缝。

  四、操作活动:运用研钵探索稻子去壳后的变化。

   1.师:老师有个新发现!稻子身上还裹着一层外壳呢,你们猜猜,稻子去壳后会是什么样的?(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2.师:介绍去壳工具——研钵,小朋友放几粒稻子在研钵里,捶一锤、捣一捣,看看去了壳的稻子到底是什么样。

     3.幼儿进行稻子去壳的操作,教师注意指导孩子的方法,及时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操作的变化。

(1)交流: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

(2)小结:原来稻子去壳后就是一粒粒白色的大米,有的小朋友还把大米捣碎成了白白的米粉了。

  五、迁移生活经验,了解稻子和麦子加工后的食品。(展示网络图)

1.师:谁知道白白的大米可以做成什么好吃的?(米饭、白粥、蒸饭)米粉可以做什么?(团子、水糕、年糕) 

2.师:这些是稻子加工做成的食物,老师这里还有麦子去皮加工后做成的食物,我们也来认识一下!  (出示图片:面包、面条、烧饼、油条)

3.小结:

目标

达成

目标基本达成

流程设计

基本合理

重难点时间分配

重难点突出,时间分配合理

师幼互动

教师对于幼儿想要回答问题要充分地尊重并给予机会表达

活动效果及建议

1.秋季田野里收获的水稻来自幼儿的生活,所以比较感兴趣,通过与小麦的麦穗、麦粒及加工的食品的观察和比较,更加深了对这两种植物的认识。活动效果较好。

2.教师的提问比较封闭,建议改成开放性的提问,如不要问:一样吗?而应该问有什么不同?

研究活动实施情况分析表

听课人:    王莉              

日期

2013.11.27

执教

张玉琴

所在幼儿园

实验幼儿园

年龄阶段

中班

活动内容

科学《水稻和小麦》

本次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比较水稻和小麦的不同外形特征,能正确区分水稻和小麦。

2.       通过摸、捶、捣等操作活动,体验探究和发现的快乐。

 

所属领域目标

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从活动实际情况看,你认为本次活动目标还可以怎样定位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可把“了解水稻和小麦加工成的不同食品”作为目标之一。

从领域目标来分析,你对这项目标在本阶段的实施有何建议

1.      针对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应支持和鼓励幼儿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2.      教师的提问应围绕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开放的提问,减少封闭的提问,从而引起幼儿的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