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随笔:养生偶笔

(2022-10-19 19:16:15)
标签:

养生偶笔

分类: 生活随笔

记得郑成功撰书过一副养生对联云:“养生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一代豪英,视读书为最乐之事,不足奇,古代多有“儒将”是也。然一代豪英,却提倡“养生”,且将“寡欲”作为“养生”之要义,怎样理解?我想:“寡欲”并非“无欲”,作为活生生的人,“无欲”匪夷所思;作为一个立志干事业的人,更不能“无欲”,只是需要“寡欲”而已。

“寡欲”就是欲望不要过多。“欲望”过多,定要影响主要“欲望”的实现;小“欲望”过多,定要影响大“欲望”的实现。欲望过多,定要操心劳神。从养生的角度而言,过多的欲望对身体是有害而无一利的。

我又记起了诸葛亮的一段名言。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的“澹泊”“宁静”与郑成功倡导的“寡欲”,其内涵是一致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圣哲都倡导“澹泊”、“宁静”、“寡欲”,何况于我们凡夫俗子?

实际上“寡欲”、“澹泊”、“宁静”,都是“养生”的要诀。邓拓在《燕山夜话》《谈“养生学”》一文中说道:“看来所谓‘养生学’的纲领,恐怕就在于‘清心寡欲’这四个字。”

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一生著述甚多,据邓拓说,欧阳修特地把魏晋间道士的养生之书《黄庭经》作了一番删正,并写了《删正黄庭经序》,序里说:“自古有道无仙,而后世之人,知有道而不得其道;不知无仙而妄学仙。此我之所哀也。道者,自然之道也。生而必死,亦自然之理也。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而尽其天年,此自古圣智之所同也。” 欧公在这里指出了学仙求寿的荒谬,而古之帝王公卿陷入此陷阱泥潭的为数不少,越是雄才大略的君王,越是不能自拔,秦始皇如此,汉武帝亦然。

那么,欧公主张如何养生呢?他说:“劳其形者长年,安其乐者短命。……此所谓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 好个“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这就是多活动肌体(包括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以求健康长寿!

 《福建老人报》有个专栏,每期刊登一篇采访长寿老人的通讯,我将它归纳起来,凡是长寿老人,无一不是勤于参加体力劳动(包括家务劳动)或勤于参加体育活动者。我参加春晖“夕阳红”组织的旅游,凡是年事高而身体健朗者,经询问,无一不是积极参加身体锻炼的,有的还是多种疾病缠身、经过积极锻炼而痊愈而硬朗的。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以前要用人工去做的事,如今都由机器取代了。比如以前出门都要用双脚走路,如今则以车代步,不仅公交便利,而且许多人有了私家车,这本来是件好事,但若因此而忽视腿脚的锻炼,那它就有可能转化为坏事,——有腿不能走。又如以前洗衣服,从吊水,浸漂、搓揉,拧干,一系列劳动都得靠手的劳作,而如今使用了洗衣机,只要搓揉领头袖角,就可扔到洗衣桶里,让洗衣机去绞拌、拧干,到时去晾晒就可以了。这也是好事,但若因此而忽视手的锻炼,那也会由好事转变为坏事,——有手不能提。

养心而寡欲,澹泊而宁静,重视肌体活动,勤于锻炼,这就是养生的“秘诀”、要旨,我们应该牢记它。

 




 

原载《厦门农工》2013年第4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