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联随笔:李贽的爱民联
(2022-09-21 20:19:16)
标签:
李贽的爱民联 |
分类: 读联随笔 |
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温陵是今日的泉州市鲤城区,他是泉州人,其故居仍在;四百多年过去了,他的故居有变化,而没有毁弃。李贽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生于1527年,逝于1602年,享年75岁。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李贽算得上“高寿”,然李贽并非“寿终正寝”,而是遭弹劾,自刎于狱中的。一个人,自杀而亡,一定以为死了比活着舒服,否则蝼蚁尚且求生,何况活生生的人呢?
李贽是为真理而死的,所以尽管他高龄而亡,仍获得后人的巨大同情。李贽死前几乎与“官”无关,他徙居于湖北麻城龙潭湖芝佛院,读书著述近二十年。他反对道学,自称“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他称道学先生为“鄙儒”、“俗儒”、“迂儒”、“腐儒”,指斥他们“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他反对儒学,贬斥《六经》、《论语》、《孟子》等书,认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的思想与理论,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其下场的可悲自是不可避免的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言论乃至著述自由的氛围与制度多么重要!然而在李贽的当时只能是个妄想!李贽的遗著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李贽官阶最高者为云南姚安知府,他同情民生疾苦,有副对联云:
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
当兵事过后,万家疾苦总关心。
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在此联中得到深刻的反映,当然,他对此也无能为力,徒呼“奈何”而已。李贽在姚安任上,写下了一首诗,诗云:“姚安太守古贤豪,倚剑青冥道独高;僧话不嫌参吏牍,俸钱常喜赎民劳。”俸钱常喜赎民劳,爱民之情,何等炽热!他在云南边陲为官三年,与民众同忧患,共劳苦。试问,煌煌中国,上下数千年,有几个李贽身体力行,掷下这铿锵的话语!
2008年9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