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揽胜随笔:福建篇:东石“南天寺”纪游

(2022-05-23 13:21:49)
标签:

东石“南天寺”纪游

福建

分类: 揽胜随笔

旧时把泉州南面的晋江称为“泉南佛国”,并非过誉,单是金井西资岩与东石南天寺各有三尊古老的大石佛雕刻,就可以证明了。两处大石佛依山临海,都是开山凿壁雕琢而成的,石佛的高大,工艺的精湛,开凿年代的悠久,在全国是罕见的。或许是它们地处蛮荒之地吧!或许是闽南俗话所说的“近香烧不香”吧!它们的香火不象别处那么旺,名气也不那么大。

我们何以会千里迢迢去河南洛阳、去山西大同看石佛,自家门口的,却不那么热衷呢?有人说是“佛像错位”, 闽南话中,有“该站的不站,该坐的不坐”的谚语流传。这是说:“西资岩”的石佛本该是坐着的,它却站着;南天寺的石佛本该是站着的,它却坐着。如此颠倒,“风水”跑了。得不到“风水”,任你百般雕琢,也活不起来了。……

南天寺在晋江市西南的岱峰山南坡,距安海镇与东石镇只有十里路程。南天寺石佛始凿南宋嘉定九年(1216),由守净禅师募镌的,迄今快八百年了!

现存的南天寺乃清代建筑,分设山门、前殿、大殿、廊庑等建筑,主体大殿为歇山式建筑,三尊佛像乃弥陀、观音与大势至,高六米,宽三米。三尊佛像都盘腿而坐,不露足迹。弥陀居中端坐于莲台之上,头饰螺髻,两耳垂肩,披衣露乳;念珠不捏在手中,而系在腰间;双手放于膝上。东边的观音,西边的势至,头戴花冠。观音右手捧宝瓶,置于膝盖上,左手下臂上弯,手掌向外;势至则左手执书卷于膝盖上,右下臂上弯,手掌向外。造像和谐统一,富有变化。脸部表情严而静,毅而和。佛寺背崖临野,居高临下,可俯瞰晋南山川,实一游览佳地。明代诗人黄伯善游此,留诗云:

 

步出津亭一水东,闲云断处见孤峰。

白蘋红蓼江天净,曲径丛林野寺通。

海气侵阶晴亦雨,潮声着树晚多风。

游人不是悲秋客,万里关山眺望中。

 

诗人写了南天寺的秋色:“白蘋红蓼”、“曲径丛林”、“海气潮声”、“晴雨晚风”,关山一眺,美不胜收。然在另一首诗中,他对这古寺的年久失修,发出深沉的慨叹。诗云:

 

崚嶒梵刹自天来,六祖传灯旧法台。

古石无光缠紫蔓,残碑半灭卧苍苔。

僧归海月迟迟上,客坐山花故故开。

篱外白衣还送酒,渊明支遁两徘徊。

 

山石崚嶒(lingceng)嶙峋(linxun )、残碑半灭、野蔓缠石、苍苔侵径,多么荒凉残败!想必此诗写于重阳之日,故用了陶渊明“白衣人送酒”的典故,来映衬诗人心中的孤寂与落寞。

说到南天寺,还须说到一个将领的名字,那就是清康熙年间的福建水师提督吴英。吴英厦门人。今南天寺山门横额上的“南山禅寺”四字,即是吴英当年所书,字体潇洒遒劲。寺庙中所立的“重兴南天禅寺”碑亦为吴英所撰写,记载了雕镌石佛的缘起。碑云:宋嘉定丙子(1216),一庵净师过此,夜见峭壁灿光三道,是萃山岳之灵,遂募镌三尊石佛,建造殿宇,亦以石佛为号。其缘起与雕琢西资岩石佛相似,也与敦煌莫高窟开凿的缘起相似,都是“夜见灿光”。莫非凡要开凿一个佛窟,雕塑一座佛像,都要先造议论,托佛祖的显灵,招徕信士募集资金吧!

如今的南天寺,修葺一新,寺宇楼台,蔚为壮观。登上岱峰,烟波浩渺,风帆点点。远眺隔江,便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石井镇。此时你会情不自禁地想到海峡彼岸的台湾,迫切盼望台湾早日回归,让海峡两岸人民同登同赏这“泉南佛国”的胜境。

 

 

 

 

 

 

原载201391日《校友通讯》第六十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