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新教材-2021-2022(上)《新诗专题综合》提高分层导学导练案

(2021-08-31 11:38:39)
标签:

教育

 2021-2022(上)《新诗专题综合》提高分层导学导练案

【学习目标】

1.较全面了解新诗相关知识、阅读方法与技巧;

2.读懂新诗,并能做一般的现代诗歌阅读的鉴赏题。

【重难点】

重点:阅读方法与技巧;

难点:如何读懂新诗,并能做一般的现代诗歌阅读的鉴赏题。

【学习过程】

诗歌的基本知识拓展与提升:
[尝试派]

  19172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白话诗八首》,它是新诗最初的尝试之作,19185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推出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的白话新诗,被称为“现代新诗的第一次出现”。 

  胡适在19203月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尝试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受到读者的欢迎,这是历史上首次出现的现代诗歌个人专集。

[创造社 早期浪漫主义]

  创造社是19216月至7月间在中国上海成立的现代文学社团,由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共同创建。

  前期的创造社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具有浓重的唯美抒情倾向,对中国的新文学运动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以创造社为核心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也称为早期浪漫主义。

[湖畔诗派]

  19223月,应修人、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四人在杭州结成湖畔诗社后,效仿英国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的风格,以中国的湖畔派诗人自居,并于1922年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合集,书名为《湖畔》和《春的歌集》。

  湖畔派(Lake Poets)原指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Wordsworth)、柯勒律治(Coleridge)和骚塞(Southey)三位浪漫主义诗人所形成的诗歌流派。中国的湖畔派诗人的诗歌与英国的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的作品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其最有特色的是歌颂爱情的诗歌。

[新格律诗派 新月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陈源等人发起成立新月社,开始是个俱乐部性质的团体,共后,因提倡现代格律待而成为在诗坛上有影响的社团。

1925年,闻一多回国,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并创办了《诗镌》、《剧刊》,1927年新月书店在上海成立,19283月由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创立了《新月》月刊,团结了一大批后期"新月派"的新诗人。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活动时间长并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成就的诗派。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提倡格律诗,主张诗歌的色彩美和意境美,讲究文辞修饰,追求炼字炼意,其鲜明的艺术纲领和系统理论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新月派也称为新格律诗派,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193111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不久《新月》杂志停刊,新月社解散。

  代表诗人: 徐志摩 孙大雨 饶孟侃 林徽因 于赓虞 刘梦苇 梁实秋 闻一多 朱湘  卞之琳 

诗歌分类

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韵脚诗、爱国诗等。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

按照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叙事诗

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中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明哲的《美猴王》和《阿拉克涅》;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抒情诗

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按照语言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格律诗

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以及格律体新诗四言体,六言体,八言体。以后还可能又更多现代新诗也具有格律规则。

自由诗

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年)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中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散文诗

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仅供参考的《忆锦兰珊》。

韵脚诗

韵脚诗属于文学体裁的一种,顾名思义,泛指诗的结尾须押韵,不论格律和音步 ,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歌谣。这里的韵脚诗指现代韵脚诗,属于一种新型诗体,韵式体新诗,规律押韵但音步(节奏)不对称的新诗。以汪国真最为代表性。目前传承这种诗体的有丁翔(北方浪人),丘勒,申洪洲等等。

中国现代诗也可以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阶段:

1、中国现代诗歌:二十世纪上半年以前的诗歌称为“中国现代诗歌”。

2、中国当代诗歌:二十世纪下半年以后的诗歌称为“中国当代诗歌”。

鉴赏

诗歌的艺术概括力很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把握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品味诗歌抒发的情感,分析诗歌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具体来说,鉴赏现代诗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语言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因为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诗歌的语言要求用最简洁的词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使诗歌语言形成了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而言,现代诗用白话写成,且较少用典,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是,要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并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

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情感

诗歌一般都会抒情言志,鉴赏时必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具体地讲,就是要从诗歌的形象、意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开联想和想象,准确把握诗歌形象的内涵,以便加深对感情的理解。

诗歌总要反映一定的时代生活,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类别、风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常不同。

艺术特色

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是指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鉴赏诗歌时要掌握诗歌常用的表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及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鉴赏方法

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1940年代: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195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1970年代: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1980年代: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1990年代: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21世纪初: 窗诗派、泰戈尔体诗歌、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边缘诗派、春草派诗歌、90后诗人、素颜派诗人、流萤诗派、新传统派

诗歌形式的五个要素

现代诗歌表面上看无一定之规,给人无从下手之感,但分行、韵律、意象性、风格、情境,都构成了现代诗歌形式的重要元素,抓住这五要素,就能有效地进行分析。

1,分行。

  首先一目了然的就是分行。即使是一篇通讯报导分了行也会有诗的感觉。

2,韵律。

从韵律开始,进入了诗学相对复杂的层面。很多背过唐诗的人从小就会感到古体诗的韵律美。几岁的孩子可以什么意思也不懂但一口气背出几十首唐诗来。其中起作用的就是韵律感。为什么现在几乎所有两三岁的孩子,父母都逼着他们背唐诗,而不背郭沫若的《女神》呢,一方面他们认为唐诗有更永恒的经典的文学价值,另一方面也在于唐诗有强烈的韵律感。语言本身是有音乐性的,这种音乐性——一种内在的音节和韵律的美感不仅限于诗,日常语言中也潜在地受音节和韵律的制约。现代诗学的鼻祖雅可布逊曾举了个日常对话的例子。

谈到诗词的韵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二是对偶,在韵文特别是格律诗中,对对偶的工巧是要求比较严的,诗词中一般是句对,在赋和八股文中还有多句对和段对。

三是押韵,指同韵的字在适当的地方(一般是停顿的地方),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这三个方面都来自于汉语语音的特点,就是单音节语素占优势,有声调。

 现在我们来看台湾诗人郑愁予的写于1954年的《错误》,它就是韵律感极强的一首诗: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开头两句中“走过”、“开落”在韵脚上呼应,“东风不来”、“跫音不响”在音节、字数、结构上也有对应的效果。本来单音节词,尤其是介词、连词、判断词(“是”)在诗中一般都尽量回避,但《错误》却大量运用,如“打”、“如”、“是”……反而使诗歌的内在音律更起伏跌宕。尤其是“达达的马蹄”有拟声效果,朗朗上口。诗一写出,有评论家说整个台湾都响彻了达达的马蹄声,到处都背诵这首诗。

3,意象性。

  意象性是诗歌艺术最本质的规定性之一。诗句的构成往往是意象的连缀和并置。这一特征中国古典诗歌最突出,诗句往往是名词性的意象的连缀,甚至省略了动词和连词。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种纯粹的名词性意象连缀,省略了动词、连词的诗句在西方诗中是不可想象的。

4,风格。

  从意象性随便谈及的是“风格”。意象性是诗歌的普泛的属性,本身没有风格特征,但诗人选择哪一种类型的意象却标志着风格。比如法国象征派大诗人波得莱尔写诗就不回避我们看上去是丑恶的意象,甚至专门写腐烂的尸体,因此被称为恶魔主义诗人。波德莱尔发明的是“审丑”的艺术,专门写尸体。

5,情境。

  情境: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情境”的“境”是指构成和蕴涵在情景中的那些相互交织的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分析现代派诗歌,更好的一个角度是情境。它不完全是意境,而有情节性,但其情节性又不同于小说等叙事文学,其情境是指诗人虚拟和假设的一个处境,按卞之琳所说,是“戏剧性处境”。如他的《断章》,是现代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